“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马斯洛的理论又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记得在基础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上完之后,我特别有感触地写了一份作业,说的是和先生吵架的过程中关于情绪的问题。上完课的那个晚上,我和他促膝长谈,说着我的歉意也表达着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很快冰释前嫌。
然而这种愉快的氛围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两周之后我们很快又为了一件小事开始了冷战。我突然有种不想呆在家里的感觉,哄睡了娃之后就拿上钥匙出了家门。
刚刚降温的冬夜特别的清冷,却也让我的头脑冷却了下来,脑中突然出现伟子老师的一句话:“你不开心一定是因为你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我不由放慢了脚步,到底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使我连家都不愿意回了呢?
我开始细细回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我们至少衣食无忧;
安全感?至少现在我对家庭的稳固很自信;
爱和归属感?虽然我们时常冷战,但我并不怀疑我们之间的爱;
尊重?突然,我发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争吵来自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大大咧咧他追求完美,每次的冲突都以他对我的指责开始。虽然我知道他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苟且,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我开始觉得自己始终得不到他的认同,这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反过来让我对指责更加敏感,一切开始进入死循环。两周前的长谈我们只是触及情绪层面,当时有用却不能解决问题。
一瞬间我有种通透的感觉,我从来不怕问题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的大脑很快给出了第一条解决方案:告诉他我需要尊重,请他改变处事的方式。然而我知道这是行不通的,他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一天形成,正如我同样很难变得向他那样追求完美。以前我也曾寄希望于他改变,获得的自然只有失望。但是现在我知道我要的并不是指责的消失,我要的只是获得他的认同和尊重,这两个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想到这一点,连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起来。
看我回家他带着点无奈说:出去走走心情好一点了吧。
我点点头告诉他:我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你要不要听一下?
他马上摇摇头:没用的。
我知道他认为我们之间的习惯冲突是没法解决的,这也是让他觉得最无奈的地方,但这次不一样了。
我说:我的办法是每天晚上睡前我们要相互夸对方一句,什么内容都可以。
他有点发呆,这个办法显然出乎意料。
我拍了拍他脑袋:你这么会给大棒,我要个胡萝卜不过分吧?
那天晚上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相互夸奖,我又一次发现我们并不缺少相互认同,只不过生活的尘埃掩盖了它们。
我并不知道当我们下次再吵架的时候会有什么发生,但每天的这个小时光至少会给我们补充足够的能量,又或者慢慢的我们会开始习惯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眼中只有冲突。
生活的苟且并没有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去寻找充满爱与尊重的远方。
面对生活的苟且,我们依然可以寻找爱与尊重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