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办公室都觉得需要缓缓,早晨出来和晚上回去只要在城里都是蜗牛蠕动,于是凭添几分辛苦。所以真不敢想在大城市一小时以上的通勤会有多么痛苦。
现在简大爷锁了文,我也无所谓了,都不申诉,不过都只是记录一下,絮絮叨叨而已。
昨天校对一篇文章,被博士名称滤镜,结果改了一天,哎,错付了。
今天开始校对,就是元宇宙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我准备认真先学习一下元宇宙,可是看了半天没看见它的落脚点,是技术是空间还是就是一个虚拟无法言说的东西?或者正是因为无法具象化,就任凭大家发挥?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于是“元宇宙”就与任何学科进行组合。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中提到“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如今看来,小说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
关于“元宇宙”,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
20世纪70年代到95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多人游戏,游戏本身的开放世界形成了元宇宙的早期基础。2003年,游戏《Second Life》发布,它在理念上给大家部分解放了现实世界所面临的窘境,大家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份,而在虚拟世界当中,大家可以通过拥有自己的分身来实现。
元宇宙(Metaverse)钱学森命名为灵境,是指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新技术,而是集成了一大批现有技术,包括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人机交互等。
—— 以上来自度娘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76677/184643edc12231e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