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很多社交类型的应用都会有类似朋友圈的模块,实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选用何种技术的实现可能会直接影响到app的整体性能,在开启这个模块的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考虑清楚的便是使用何种容器、怎样去构建页面,并且如何能更好的配合项目使用的设计模式来完成此模块。
对于朋友圈,网络上也有很多对于实现它的demo,我是在学习MVVM设计模式的之余看到了这篇对于朋友圈的分析,文章中列举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实现思路,并且作者还提供了一种自己的实现方式,有兴趣的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原来的我也是一个重度SDAutoLayout的使用者,但是对于团队的实际开发中,一个项目不可能同时包含多个layout的第三方,更多的还是使用普遍大家都惯用的框架,这样的考虑也是为了项目的可维护性和传递性会更强一些。
IGListKit应该有人耳闻,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基于数据驱动的这样一个特性,我使用它的动机也是鉴于它的这种类似“组装者”的理念,把同一组数据拆分成不同section,每个section维护着自己独立的单元格(cell)。
- ViewController是一个包含CollectionView的容器,在这个VC中需要关联CollectionView和Adapter。
[self.view addSubview:self.collectionView];
[self.collectionView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make.left.right.bottom.equalTo(self.view);
make.top.equalTo(@([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statusBarFrame.size.height+44));
}];
self.adapter.collectionView = self.collectionView;
self.adapter.dataSource = self;
-
在完成关联之后,接下来需要对每条数据进行拆分,我这里把一条数据拆分成了两个SectionController
让评论区独立成为一个SectionController也是受上边那篇文章的启发,根据上边的那张IGListKit架构图,SectionController是包含cell的,如果让两个SectionController合并成一个SectionController,当评论数过多时,对于评论处cell的高度计算则显得尤为麻烦,因为这样做需要计算其整体高度,而将评论区拆分成独立的SectionController,我们需要计算的仅仅是每一条评论的高度,无需关心整个评论区的高度,而且这个高度也是每个SectionController需要实现的方法- (CGSize)sizeForItemAtIndex:(NSInteger)index;
,形同于UITableView的- (CGFloat)tableView:(UITableView *)tableView heightFor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拆分完成后,使用cell“装填”每个SectionController
- 对于TMSDiscoverSectionController使用三种cell来装填 TMSDiscoverSectionController
-
对于TMSCommentSectionController使用一种cell即可
TMSCommentSectionController
-
最后再配合ViewModel去完成数据的展示
demo地址:github (在部分机型上可能会有适配的问题,我使用的测试机型是iphone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