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23岁,被选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作为新人,录制节目的时候进展十分缓慢,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原本不到一小时的节目,她录了整整一个晚上。
她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的《新青年》节目受到不少的好评。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央视录制节目,竟是如此的费劲。直到凌晨五点,她才录制完成,录制期间,还挨了不少节目导演的骂,录完节目,柴静坐在一旁委屈的哭了起来,哭了一会儿,她擦干眼泪,继续做她应该做的事情。
在央视主持《东方时空》节目,柴静一周要录制6期节目,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演播室里度过,有时新的热点内容来了,她还得半夜起来录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对柴静来说,在央视做主持人的日子虽然忙,但过得还算滋润。时间久了,柴静发现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经过多番思考,决定放弃主持人的工作,改行去做记者。
2003年,她改行做了一名出境记者。
柴静选择转行去做记者,为的是到新闻的基层中去,从消息的根源去挖掘她想要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柴静的选择,当然,也是她的梦想。
改行做记者这年,正值非典肆虐全国。柴静没有退缩,一进节目组,主动承接了“非典”重症病房的采访任务,成为中国第一批深入非典一线的采访记者之一。
采访“非典”病人,很多记者都不愿意靠近那些发着高烧的病人,生怕一个不小心传染到自己,柴静没有退缩,她带了两个助手,亲自去医院的非典重症病人监护室里采访,为了详细记录非典病人的患病感觉,她在重症病房里待了整整一晚上。
柴静辞去广播电台主持人的身份后,到中国传媒大学再度进修。学习期间,白天她和其他人一样,学习电视编辑知识,晚上,睡在女生宿舍。学习之余,她寻找着新的工作机会。
一次,柴静无意间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记者的广告,她很有兴趣,打电话过去咨询,不凑巧,已经招完,但是柴静没有死心,继续问道:“你们不是想要优秀的记者吗?能不能考虑下我呢”,最后杂志社编辑决定给她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时柴静觉得表现不理想,但最后还是被录取了。
杂志社叫《三联生活周刊》,是国内一家很有权威的杂志社,杂志社要求柴静做一个封面周刊的策划书。她用三天时间,写了两万多字的策划稿,在她把稿子交给编辑,打算回家的时候,编辑打电话要求她把两万字的稿子删减到两千字。柴静没有反驳,老老实实的按要求完成了稿子。
认识柴静(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