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谈感受

再谈感受

作者: Grit阿尔法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17:55 被阅读0次

    再谈感受

    20220303

    感受是人最底层的东西,这个东西影响着人的行为,人的情绪都是因为感受产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感受的产物。感受是非理性的,一个人对什么有感觉,这属于感性的范畴,一个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往往不是可以用因为…所以…这个因果关系所能解释的,比如一对情侣,女的问男的:你为什么爱我?严格来说,这是无法找到那个因为的,如果能找到,那这种爱也不是真正的爱,如果有什么因为,那就是因为爱所以爱。爱这种行为就是感受,它是一种感觉,被爱的这个人构建一个场景,这个场景能激发爱她的那个人的感受,这种感受让他感觉非常的舒服,这属于感性层面的事物。如果一个人真爱另一个人,那他很可能会为对方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来体现自己爱对方,这对方感受到他爱自己,这些具体的事情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就是说人的行为本质上是由于感受而激发出来的,这就是具体的行动,从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人要产生行动,是因为感性层面的认识,只要这种认识足够的强烈,就会激发人采取相应的行动。

    谈到人的行动呢,由行动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这个好坏的认定由社会上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所决定。人们对某些行为进行肯定、赞扬,对另一些行为则是否定的、抨击的、有些人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不理智的,鲁莽的,属于草率的举动,比如两个成人之间因为分歧发生了纠纷,越争论火越大,最终大打出手,打的头破血流,这就是因为感受过于强烈,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才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样的举动人们普遍认为是不理智的,是感情用事,这是非理性的,不是成熟人干出来的事情。

    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得出和人们普遍看法不一样的观点。人们觉得这样的行为不是理智的,那是基于目前这个社会,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主要的共识是有事儿可以进行沟通、交流、谈判,不要动不动就发火,用拳头解决问题。

    但是这种暴力行为,如果是处在远古野蛮蒙昧的时代。在这样场景下,暴力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性的处事方式,处在那样的时代,人们时刻都会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是比较理性的方式了,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动用武力处理反而是比较的理性,就比如两个男人都爱着一个女人,两个人完全可以进行一场搏斗,战胜者抱得美人归,在这个场景下,一言不合就用拳头解决问题,往往是非常理智的行为,方便、快捷、有效!

    事实上,人类这个物种,从自身角度来说,只有绝对的感性,没有绝对的理性,人的行为是感受引发的。采取行动当行为和所处的场景不适宜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是非理性的,但是当行为与所处的场景适宜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是理性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理性这个概念,所谓的理性就是包含一定道理的特性,有着合理的逻辑。

    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人所采取的理性行为又是为人的感受服务的,人们所认为的理性行为都是辅助感受得到满足。

    感受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断的形成,它是靠人的行为来不断产生和加持的,一种感受的形成,需要行为的发生,感受的加深,可能需要同样的行为重复无数次。行为的构成一定是含有理性的成份,因为行为是具体的,哪怕看似很鲁莽的行为,那也有理性的成份,但这种理性并不是特指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个理性,而是行为本身和场景之间的互动,人们有的时候之所以认为有的人不理性,就是指人的行为不受自己控制,比如有的人发脾气,一般我们认为发脾气都是非理性的,可是如果一个人故意发脾气,或者说这种发脾气只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表演,那这种发脾气的行为就是理性的,因为这个中间有着逻辑关系,就是我遇到这个事情啦,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最好是故意发发脾气,这是一种有预谋的算计。

    所以我们可以把理性看成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无形的,是抽象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术就是一种很纯粹的理性的工具,古代那些有所作为的帝王,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驭人之术,这种驭人之术就是理性的,帝王在和下属互动的时候,什么样的事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驭人之术,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中间都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只要事情出现了,用什么样的驭人之术,结果自然就是那样,这个过程带有更多的算计成份,这就是理性的。

    那人的能力和什么有关呢?能力就是能使一件事到达某个结果的心力,所以能力与理性以及感性都是密不可分。刚我们已经讲了,可以把理性当做工具看待,那自然想要做成一件事儿,这个中间过程中,一定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谁能合理的利用合适的工具把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都完成了,把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那谁就是有能力的人。因此我们看到那些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能做成某件事儿的人,这些人给大众的印象是特别理性的,这样的人不容易感情用事,不感情用事的意思是不容易受某些感受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他们绝对没有感受,恰恰是这样的人感受在一点上特别强大,他们是把感受都聚焦在某一个点上了,就是因为这个感受太强大了,才驱使他们采取相应的行动,那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忽略这中间出现的一系列的感受,即使产生了某些感受也会被那个最强烈的感受给淹没了,比如一些跑步的人,就说那些晨跑的人吧,晨跑是需要早起的心,可是早起这个感受对于有些人来说,那是不舒服的,我们会看到有的人为了早起定了闹钟,闹钟响了又响就是不想起来,告诉自己再睡一会儿,那证明早起是难受的,不是好受的,但对于晨跑的人来说,他就可以很轻松的早起,那早起的难受就可以忽略了,因为他有个跑步的感受在等着他去享受,这个感受是非常好的。这就是说晨跑的人,把感受都聚焦在晨跑的感受上,这个感受强大到了忽略早起的那种难受的感觉。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感受,而是因为感受聚焦驱动着他们完成某事儿,这个过程还会受到很多感受的影响,他们可以不受影响,这个过程就是理性的行为,再接着说晨跑,早起难受影响着晨跑,因为有着晨跑这个感受的威力,想晨跑的人明知道早起难受,可是他们采取了理性的行为,因为想要晨跑必须早起,虽然开始不好受也要克服,想要跑好,这中间还有很多产生阻力的感受,都是需要克服的,没出现一个问题,都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能力就是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感受,这些感受基本都是阻力,我们说解决问题,那问题也有感受的成份,这些感受一般都是阻力,一个有能力的人,必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人,解决问题首要的是把感受给处理了,这个处理感受的过程也是理性的,实际上,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都时刻在受感受的影响,很多人解决不了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让感受给淹没了,想我们需要求人办一件事儿,如果我们特别讨厌求的这个人,那讨厌就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就是阻碍办成这件事儿的阻力,这时候有的人就被感受给打败了,因为他们战胜不了讨厌这个人的感受,那就不可能就找这个人,最后这个事情也就办不成了,真正成大事的人,他们都是驾驭感受的人,比如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他和夫差有着灭国之仇,可是在他弱小的时候,夫差病了,勾践可以尝夫差的粪便,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最终苦心经营几十年,最终把吴国给灭了。勾践就是为了一个更大的感受,忽略了达成这个大感受过程中的诸多不堪的感受,这些不堪感受的经历本质上都是理性的行为,带有很明显的算计的色彩。

    没有感受就无从谈起能力,感受是能力的源头。但是一个真有能力的人,他们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感受,这是一个核心的感受,为了这个感受,人们可以忍受了诸多不愿意忍耐的感受,在忍不愿意忍受的感受的时候,就是理性在发挥作用,就拿成熟来说吧,一个人的成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视角,如果从成熟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即可为了一个核心的感受,去忍受和处理更多的不必要的感受。

    一个人为了一个核心的感受,所忍受的不必要的感受越多,那这个人的成就往往就越大,所以我们看到,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受常人所不能受的人。那这个核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志向,志向本质上就是一个长久的强烈的感受。

    谈起志向,其实大多数人是没有志向的,多数人都是在为别人的志向日夜奔波,志向和目标还不一样,目标有可能是受外界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一个有志向的人,他的志向是内发的,只有着强大的内驱力的,有志向的人可以做到为了自己的志向完全的主动,他们不会有什么怨言,有什么抱怨,始终是积极主动的,遇到困难也是全力以赴去克服,即使遇到暂时不能克服的困难,他们也不会自暴自弃,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慢慢的积蓄力量,直到把困难解决,再继续前行。

    如果一个人他说自己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可是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很容易的就放弃了,那就证明这个人所认为的志向其实是假的,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的假的,有人说他们:你的志向不是真的,他们很有可能会反驳你:我的志向就是真的,只是我遇到不能克服的困难了。实际上,他们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他们没有自我欺骗,更没有欺骗别人。

    只是那些有假志向的人,和那些有真志向的比起来,他们的感受不是那么的强烈,有假志向的人,这个志向假的原因就是核心的感受非常的弱,这种弱在他们向着自己志向前行的时候,遇到一个干扰的感受,就把那个核心的感受给打败了,让干扰的感受占据了上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增拥有真正的志向的,哪怕他们有了一个自己所认为的志向,也很容易因为外外界的干扰,把这个志向给淹没了,比如说很多人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有的相当科学家、有的想当政治家、有的想当作家,可是后来等长大了,又有多少人能实现呢?能把儿时的志向实现的人,简直太少了。主要是因为支撑儿时志向的那个感受,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太容易被其他感受影响了,能克服影响的就更凤毛麟角了。

    明白了志向的内在运行机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多数人是没有志向的,不是他们不想有志向,而是他们很多时候无法克服诸多的影响,不能有效的屏蔽那些干扰志向的有害感受。那么话说回来,那些真正有志向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真正有志向的人,这个志向并不是一下子就有了,这个志向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可能生活中的一次特殊的经历,就有可能让他们决定了一辈子选择干什么,今后的人生会矢志不渝的践行自己的志向。

    最初他们的感受并不是那么强烈,就好比火种,开始的时候只是零星的,慢慢的越演越烈,最后形成燎原之势,这个过程中,这样的人有着很好的抗干扰能力,我们知道,感受很多时候都是欲望产生的,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会时刻警惕欲望产生的干扰,比如一个人的志向是当一个职业作家,那必须每天都要写多少字的作品,我们看到那些成名的作家,其实他们的生活是很枯燥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写多少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都是这样。如果没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那怎么可能做到,比如某一天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们在一起聚会,吃喝玩乐,谈天说地,这个感受是很诱惑人的,能不能做到在这种感受诱惑的时候,还能抵制住诱惑,去完成每天完成的任务,有些人就无法忍受这种诱惑,写的感受和玩的感受孰轻孰重,也许他们还会继续写,可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写了,总是想着迅速的写完,再去享受玩乐的过程,这个时候志向就在打折扣了,这种情况,志向就动摇了,更大的几率不会再持续下去。一个被过程中的感受给裹挟的感受,其实就谈不上真正的志向了,真是的志向因为感受强烈,它是深沉的、厚重的、有感染力的,我们看到有志向的人往往都特别有激情,这种激情不是什么心血来潮,它是可以持续的,进而可以影响其他人,被他影响的人都是一些没有志向的人,因为被这种强大的能量所影响,就会把这样的人的志向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志向这个东西,大小因人而异,有的人志向远大,有的人志向渺小。志向越大的人,事业才有可能做得越大,跟随的人也就越多,那自然这样的人格局也就大,一个人的格局,不同的人格局有大有小,说一个人格局大,这是对一个人的赞扬,人们普遍都喜欢和格局大的人交往,很显然格局小的人,事业也做不大。

    那到底格局和什么有关呢?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感受,决定着一个人格局的大小,越是格局大的人,他们越能感知抽象的事物,抽象本事是超越具体的,可能是别人觉察不到的,也可能是未来发生的事情或者趋势,这样的事物并不是马上可以显现出来的,很多时候是经过不断的努力践行才能不断显露出来的,真是因为这样,有格局的人经常会遭受非议,他们不会被常人所理解 ,更多的时候是被众人所误会,最常见的就是觉得他们在做无用功,其实有格局的人,只是能感知到常人所看不见的事物,常人一般感知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实实在在的事物常人能很好的感受,但是无形的事物常人就无法感受到了,即使感受的到也是很弱的,经常性忽视,有格局的人呢,他们并不是不能感受具体的事物,他们反而可以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可以把这个事物的边界无限放大,其实任何看得见的事物,有看得见的部分也有看不见的部分,有格局的人可以通过看得见的部分,能感受到看不见的那部分,但是格局小的人只能局限于看得见部分,看不见的部分就感觉不到了。

    所以说,有格局的人,他们看到的事物更加全面,任何事物其实都可以分为两部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无形的部分决定着事物的走向,有形的决定着事物发展,某种角度来说,具体是事物发展的起点,抽象是事物发展的未来。有的人天生就会对一些抽象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感受,这些人一般都是格局大的人。

    总的来说,人生最核心的就是自己的感受,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得,就是因为感受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儿时的那些感受更是根深蒂固的,我们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这个意思,感受改变的难点在于,人一旦习惯某种感受的时候,再去改变,人是非常不舒服的,也会产生排斥反应,多数人都改变都是被动的,是因为外部因素出现了变动,致使人不得不去改变,就想这两年疫情,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命运是因为这个疫情从此发生了改变,就比如说餐饮行业,因为疫情无视的饭店从此被迫关门了,他们想关门吗?当然不想,可是没有办法,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就是一种改变,这种改变也是非常痛苦的,造成很多人负债累累,如果没有疫情,他们至少是不会主动找死的,多数人都不会自动的给自己找不舒服的感受。也有人会主动的去改变,他们知道这种改变会带来不舒服的感受,上文中已经讲了,他们一定有一个更大的感受期待着去实现,所以他们会忍受暂时的不舒服,去实现那个更好的感受,当然改变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对此时的感受不再满意了,想要一种自己觉得不错的感受,比如有些人刚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多少资金,他们可能找一个地下室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拼,赚了一点儿钱了,在地下室住的感受不好,那就搬到一个更大的房子去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感受就会比地下室要好的多。

    人生抓住了感受,也就找到了人生的核心,一切都从感受出发,人的感受是无穷无尽的,有固定不变的感受,也会有一些新的感受,人越年轻越会尝试一些事情,尝试的新事物越多,感受也就越多,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感受就会趋向于单一化,人这一生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拼尽全力想要实现的事情,最后也没有实现,那想要的感受也就化为泡影了。同时也有些感受是猝不及防的,特别是生活中那些不经意出现的事情,比如一个人从来没有买过彩票,随便买了一张,最后中了几千万的大奖。从此实现了财务自由,这种感受就是偶然的,也是自己从来没有经历的。

    人生其实不是由事实决定的,而是由事实带给的感受决定的,事实只不过是感受的发生器,事情很快就会过去,可是感受缺留了下来。比如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被伤害的人这种感受,可能多少年都不会消失,多年以后再见到这个人,当时的感受又会回来的。

    感受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本质上和一个人富有不富有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感受,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一个人的见识、经验、阅历、智慧有着直接的关系,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看到积极的一年,有的人看到消极的一面,这两种感受那种对一个人更有利呢,当然是积极的感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谈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ju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