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跟之前看的哪本书有很多互补的地方,书名忘记了,讲的是冥想,而这本说到的正念的方法之一,就是冥想。
书的结构还是很清楚的,包括刚开始讲了要改善的抑郁情绪,其实是很普遍的,各种各样的例子,接下来是第二步,觉察,知道了情绪的存在,特别是抑郁,我们应该有能力去觉察,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如果不,那么不好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自己的行动,造成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糟。
培养觉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正念。而正念表现出来的就有吃饭、行走、呼吸,其实都是日常很常见的一些行为举止,只是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了所以才让大脑陷入自动驾驶,想起昨天看的《洞察》里面说的,其实大脑已经自动把很多信息过滤掉了,否则我们是无法做到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的。当我们留意我们熟悉的日差活动时,改变就在慢慢发生,我们对提高对当下的感知,甚至是对周围一切的洞察,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状态。
了解了具体的方法之后,就是运用方法去改变抑郁的情绪了。改变并不是否定,我们不需过多地自我批判自我追问,有时候只需要简单的接受。
或许对于焦虑的许许多多的现代人来说,正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出口吧。
《日程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主要讲的是角色。其中列举了很多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比如社会中不同角色的分工,突然觉得,其实如果觉得每一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意识或潜意识,那可能他们的行为就不会那么难以理解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演,除了那些所谓的真正上台的表演。蛮佩服的是日常中的种种行为表现,分析起来竟然也可以写成一本书,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用角色、表演这样的角度分析出来,也是蛮有意思的。
比如女主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与回到厨房指挥佣人们的时候,就是两个不一样的角色转换,比如女主人在休息的时候男主人应该招待客人,这些本来只是觉得礼貌的行为,其实也是在屈服于自己的角色,还有诸如托儿,广义上也包括客人来的时候孩子们的规矩表现,孩子这个时候可以看作是爸爸妈妈的托儿吧,为了在客人面前做好自己的形象。
这也让我想要朋友圈,很多时候我们在无意中要表现自己有趣的人设,或是有思想的人设,则会做出一些可能跟我们实际日常不是很符合,或者说不是真正的自己的行为。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呢,或许也没有存在什么真正与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相辅相成,塑造了自己啊。
《爱情心理学》
感觉还蛮有意思的,很多结论不知道都是怎么得到的,怎么保证样本的可信度呢?比如,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一见钟情,以及,男人比女人更注重体貌,以及,女人遇见漂亮女人比遇见成功女人更容易自我贬低,而男人遇见成功男人比遇见帅气男人更容易自我贬低等等。男人比女人更赞同没有爱的性是可以接受的。突然想到了遇到性遇到爱不难,难的是遇到理解。
书中关于从单身到恋爱到分手的许许多多个机制,不禁想到这样的话,其实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机器人吧,只是受到的刺激可能更加隐晦,但还是会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防御措施。这样想来,好像人的掌控度也不高。
再结合大脑产生的化学物质,有时候其实这件事在正常情况下让人的大脑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而使得人感到伤心或者难过,所以应该背锅的应该是化学物质而不是这件事。所以可能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如何让这件事让大脑产生另外的让人感到开心的化学物质呢?哈哈哈哈。
而一些常见的分析问题模型像囚徒困境其实很好玩,加入血缘关系,加入爱情等因素,可能这个模型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吧哈哈哈哈。所以想到可能最原始的时候指导人类的模型就那么几个,只是因为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小的因素,然后发现其实可能没那么简单。但可能事情可能其实就是很简单,毕竟鼻祖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嘛,再复杂也能解构出这个原始的简单模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