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亲王其实是从《两京十五日》入的坑,虽然那本书我读来很有些虎头蛇尾之感。
接着一本《长安十二时辰》再入深坑,陆续看了不少亲王的书,每每阅及,总能让人感受到亲王丰厚的文学功底以及满满的历史考据,虽是考据,却文风通俗易懂不至于枯燥乏味。
少年时,四大名著中,最爱《红楼梦》,读了好几遍,但也是没读出个所以然来。次爱《西游记》,所以马亲王的新书《太白金星有点烦》这本看起来是《西游记》的外传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那时我不爱三国,厌读水浒。但是很奇怪,《水浒传》是我少时唯一一个字不落得读完的。
当年的央视版电视剧也是在某个暑假除了那集武松血溅鸳鸯楼我家刚好停电其他全都是一集不落每晚追完的。我要感谢我那大度的对我放养的爹妈。
《三国演义》则是断断续续读的,从来没有完整读完原著过。但是周边的故事演义却是看过不少。
现在人到中年,自诩中年美少女,虽仍旧没读全三国,但爱看解读三国。时常想,若是早读三国,也许能从中谋智于职场。
比如这本刚刚完结的《三国配角演义》读着读着是欲罢不能。小人物也有酸甜苦辣嬉笑怒骂,历史夹缝中不起眼的犄角耷拉里藏着大事件的端倪。
此书读起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特别是孔雀东南飞那章,见好多书友,都在笑骂作者胡开脑洞。但是作者也在行文的最后特别加上了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968/cc7e9d09acb23bd7.jpg)
我看完不禁莞尔。我倒觉得,从史中寻线索,佐己所想,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又能全全的定夺,让脑洞去穿梭一下时空,真真是让人赞叹羡慕。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诸葛亮,诸葛孔明是我的偶像。后来极喜欢曹操,连带着他的诗都要找来去背诵的。现在的我却喜欢司马懿,尤其是《三国机密》过后,那才是我心目中乱世英雄的样子。
这本书以散落的历史事件为珠,于历史记载的空白之处赋以想象之花,一个个脑洞大开的故事便跃然纸上。
读来,让人时而嘴角上扬,时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时而恨不得拊掌大笑。是一段美妙的阅读体验。
可惜马亲王的书大部分读得都是电子书,纸质书读得应该会更为畅快吧。凭我读书的速度与效率,纸质书在图书馆中应该也是很快的。
看着微信读书的读书清单,我发现自己很难走出阅读舒适区,比如喜欢马伯庸的作品,就会一遍又一遍读。
而对他推荐的诸如《达芬奇的密码》虽然也放在书架在看,但总提不起完全的兴致,读着读着便会索然无味。
这是否意味着自我阅读的进步其实会很有限。当然,精读细读某个作家的作品并非坏事,能广博更好,如果做不来,做自己圈子的事也好。
那么自己就继续徜徉在马亲王带来的这趟历史长河中,感受亲王脑洞大开带来的不一样演义。
要把马亲王的所有书籍找来逐个读上一遍。这也是不错的。至少,他是个还活着的靠写书老天就赏饭吃的人,以及他笔下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琐碎的确很好看。一个读书的人没人会拒绝好读的有趣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