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冯格格阅读《穿别人的鞋,才能走好自己的路》,主要摘录如下:
一、 共情,是社会更加美好的关键
马克斯韦伯曾经过:人类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网上的动物。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行为准则、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生存意义。
然而,社会终究不会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与人沟通和交往,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同和关心,所以我们不可能只按照自己的意义来生存,我们需要理解他人,以及让他人理解自己。这种理解他人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共情,这是让社会变得更好、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宽容的关键。
【冯格格也相信,未来共情越发重要】
二、共情,也是商业的基础
共情有助于商业上进行创新。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工作坊,叫Dialogue in the dark(黑暗中的对话)。
1988年,德国人AndreasHeinecke在一家无线电台工作,有一次,他被派去为一个年轻记者做工作培训,这位记者在一次车祸中失明了。
在此之前,Andreas Heinecke从未接触过视障人士,所以这次相遇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视障人士所面临的巨大偏见,以及他们在受教育和工作方面所受的限制。
这种冲击,激发了他为视障人士做点事情的愿望,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捐款或者慈善,因为他深切地知道,视障人士最需要的是尊重和权利,而非金钱。
他在德国开设了第一个工作坊,在全黑的环境下,让正常人和视障人士一起相处,在这个工作坊内,习惯了黑暗中生存的视障人士是引导师,而第一次经历全黑环境的正常人变成了需要帮助的学员。
如今,这个工作坊已经让数千个视障人士拥有了体面且有尊严的工作,让800多万人在黑暗中与视障人士产生共情。这算得上一个完美结合了商业和社会责任的商业模式,而灵感的起源,就是Andreas Heinecke与那位视障记者的共情。
【冯格格认为这个商业创业非常有价值,但是还没想好对自己的启发】
三 、光靠想象是很难共情的
电影"Me Before You"中的男主角遭遇高位截瘫,他不是一个只要有饭吃能呼吸就可以生活的人,他热爱运动、热爱生活、擅长商业,举手投足都带着巨大的魅力,然而现在的状态,对他来说根本无谈“生活”,只是“活着”。当然,他爱父母家人,所以为他们坚持了六个月,最后赴死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面对绝症病人,“生命多美好,你要珍惜生命”、“想想看,你还有我们啊”……这些话,看似为对方着想,其实也只是我们“以为”自己在为对方着想而已,这些全来源于自己的立场。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曾真正体会过他的痛苦,我们说“生命是美好的”,那是因为我们是正常人,我们的生命当然是美好的。我们说“想想看,你还有我们啊”,那是因为,失去他将会让我们自己难过。“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也都觉得晋惠帝实在荒唐。但是,当别人遭遇巨大的灾难时,我们无心甚至好心的一句 “生命很美好”,何尝不是彼之肉糜?
【冯格格想起了已离去的伯父,他要的也是生活而非活着,既然生命体质已回不去,走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四 共情有三大技巧,并且需要刻意训练
1. 见识更大的世界
共情的第一步,首先要承认世界的多样化,你需要知道,与我们不同类型的人群的存在。
见识更大的世界、提高认知水平,认识到社会、文化、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实现共情的第一步。
2. 穿上对方的鞋
穿上对方的鞋,就跟正常人士在黑暗中体验视障人士的感受一样,是共情的一个好方法。
3. 放下自我 (ego),把“我”变成“我们”
“记着,Check out your ego at the door(进客户门前,将你的“自我”留在门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