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性别认同困惑,就像重温了我的成长史,看着那聊天里的蠢蠢欲动,按耐不住的想见的小心思,都让我共鸣,惹得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我捧着手机有点颤抖地手输入这篇文字,并不是为她解惑,而是分享我的故事。
我,一贯地乖学生模样,任何出格地事连想都不曾想过,那个连迟到的铃声都不敢踩的人就是我了。我想我肯定是会中规中矩地过一辈子的,结婚生子这仿佛就是一个剧情设定,是父母长辈在我脑子里种了种子的,文化在我的思想里规定了我的选择,我从来没想过有其它选择,同性相爱的事情更是闻所未闻。
如果人生有使命说,那一个人在找到自己的使命前,一定要先完成自我认同,是主动理解也好,是被动接受也罢,我们会遇见一些人来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是因为人类本来是这样,某些需求才会被唤醒。至于内心因人而起的情愫与传统无关,也不受道德约束,我们本不应该指责,也无需承受这指责,在本能面前,我们又有何过错可言呢?当事情发生时,就更不能站在大众的主流观点一方来谴责自己了,在一切尚未开始之前就背负了道德的包袱,这对自己太不公平。
小众不是应该羞耻的事情,而值得庆幸自己有不同体验的机会。
如今,说起这些来显得很轻松容易,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可我已经花了五六年时间来认同自己,那也请读者姑息我的叉腰直背的傲娇吧。毕竟我熬过了一段阴暗地时光,怪过自己爱了不该爱的人,怪罪了自己“毁”了别人,否定了自己,悲伤也曾如影随形。
那种遇见了的心动后,一切行为都不受控制的我,和她一样确实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怎么和她聊天就觉得那样开心,怎么接近她总会想靠近再靠近,怎么会无端地思念她...这么“可恶”的念头不停地冒出来折磨我。我开始躲避和逃离,想着不过一段时间而已,等感情平复也就好了。所以说,不管怎么样的感情,我可以选择不辞而别,也可以选择刻意回避,事实是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有权利在开始前决定结果的方向。
可我的本质不会因为选择而没有改变,我依旧还会遇到新的心动,我曾以为自己的爱情受到了诅咒,为什么是我会爱上同性,在那个文化不够开放的东北,我一味地掩盖自己,将自己伪装起来,假装毫不在乎地乐观主义者。可最终还是遇到那个叫我逃离不了的爱情洪流,她的出现将我吞没。她一点好感便促使我得寸进尺的步伐,在爱的美好里人总是贪婪的,我一点一点地靠拢,冰山就融化了,理性总有决堤的时候,终于两个受道德绑架的朋友逾越了朋友的底线,从牵手到接吻,一切是顺其自然进阶的,和男女之爱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分别以后就连自己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责难自己。
分道扬镳是牵手那一刻就注定了的,她打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会成家立业,命运也对她公平,仁慈地给她回归的可能,她是能够爱上男人的,可我就不行。我一面念念不忘,一面祝福她的未来,许久的一段时间我迷失了自我,又失去了既定的未来。我不敢和任何人提及,我让自己成为孤岛,带着故事仓皇地逃离北方。
南方没有她,可我忍不住要在人群里找她的身影,那段时间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的成长的路径,我发现我并不曾对任何男生有过好感,没有牵手的欲望,没有共度余生地冲动。LaLa圈里流行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判断你是否爱上一个人.就是你盯着对方的嘴唇,看自己有没有亲吻的冲动,这种欲望就能确定你自己的感情了。这方法我屡试不爽,可以叫我分别出同性里谁是朋友谁是好感。有没有身体靠近碰触的欲望,是身体的需求,我用了多年时间来逃避,发现除了接受自我别无他法。
从一开始地刻意宣称自己同性取向来给自己坚定自我的勇气,到现在并不区别对待自己,真正地以平常心来正视它,这一段心路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这件事情以巨大地疼痛感撕裂了我原来的价值观,如今它似一个支点一样撬动着我的生活,让我更有同理心,让我学会不受传统观念束缚,让我明白只要自己愿意,可以有无数种可能。
我说这么多,也不过想表明:在人生路上,我们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每一次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别人的评价并不能左右自我的价值。
后记,现在我和多多在一起,过着与人无异的爱情生活,我觉得很幸福。
嘻嘻,世界无奇不有,存在即合理。
Ps:就性取问题采访了两个朋友
多多:哈哈哈,在这件事儿上,我觉得在于自己的感受,是否带有性冲动,生理反应。另外就是这个一定是探索的过程,可能有的人只存在于想象中,有的可能想象都没想象过。再有就是一定在性取向上是有感受的,如果是直的,不会有怀疑,有怀疑就一定不直,那有怀疑又去走出去尝试的,很大比重是弯,我的一己之见哦。
朋友:她说她比较认同“性取向是流动的”(目前比较热的学术观点),同时,她指出还要区分对每个人的情感,分清楚到底是爱,还是喜欢,还是占有,还是缺少爱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