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打拼的时候一直心心念念要回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哪怕工资少但是自在。当然各种原因我并没有真正体验在老家的工作和生活,直到今年带娃回家见亲戚被疫情影响,我第一次开始真正体验高中毕业后在家的生活。
这半年一开始确实舒服自在,然后发现自己果然不知足,就像当没钱时候觉得只要有钱一切都可以解决,然而有钱之后就会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
深刻的认知我还得去北京,不是北京有多好,只是目前我需要在北京。之前看到很多人表示自由职业可以在任何地方挣钱,不必要非要留在北京那个高消费的地方。我认为有道理,可是我想停留的地方跟北京比起来差太远。
教育就不用说了,当妈的没有一个不希望在能力范围内给娃最好的教育。(题外话:有人主张学校不教英语,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学校是我们寒门子弟唯一能争取的公平教学资源了,学校不教英语岂不是差距越来越大。)
这半年感触最深的还是医疗,全家上有老下有小,就是中间两个壮年也需要啊。我和老公这两年都注重身体健康了,因为我俩是两家的顶梁柱,老人和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这半年我也被我们乡和我们县的医院吓到了,在村里生活最近的就是这两个医院,市里的医院很不错,可是距离太远。
我朋友的妈妈就是去医院打钾差点没死人,连夜送往市里抢救。我一个嫂子宫颈癌复查乡里医院表示没问题,隔天复发,然后去市里检查说是扩散,现在还在化疗。
我们基本的认知就是小病还能去县医院看看,乡医院就是个大药房而已治不了病。很多时候这俩医院就是治了个寂寞。
经过这段时间,我和老公决定之后要定居的城市首要就是医疗,不需要跟一线城市一样强,但也不要和家这边的医院一样,太糟心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