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个人带元宝,例行公事,洗澡。
元宝:“妈妈,我不要粉色的洗脸毛巾,我要黑色的那个,毛茸茸的,好舒服!”家里买了可以卸妆的洁面巾,我自己用抗敏感的,元宝用粉色一般的。
“你怎么觉得黑色的好啊?”正琢磨没给她用过啊。
元宝:“你不在家,爸爸给我用的啊!以后我不用粉色的,就用黑色的了,你给我吧!你用粉色的”。
其实洁面巾还是蛮私人化的,我用久了再给元宝用,担心卫生情况,对她皮肤不好。
“这是妈妈的东西啊,我可以借给你,但我还不想直接送给你,我也需要,在我不用的时候你可以和我借。”
这下捅了马蜂窝,元宝一听,马上进入情绪崩溃状态,开启痛哭模式。
最近看樊登的书,里面介绍他用情感引导对嘟嘟,结果三岁的嘟嘟就很懂事啦,可以和人商量沟通。看到这一段,内心两个声音在作祟,一个声音:“看吧,你还是没做好,人家就可以带好孩子,你就不行,学啥都白搭”,另一个声音:“孩子天性各不相同,即便同样的方法,也未必起到一样的作用,男孩女孩也是大不相同,难养的娃就是自己该经历的功课”。育儿路上永远经历着自我否定与自我鼓励的循环。
好吧,还是倾听第一步:“嗯,元宝很想用妈妈的洁面巾,想让妈妈给你,听到妈妈这样说,不开心了,你可以和妈妈借的啊。”
情绪状态下,无效,元宝模式未变。
换个方式:“嗯,宝宝不开心,那我们就哭一会,妈妈去擦脸,一会回来啊!”其实自己的情绪也不在线上了,更多的焦虑来源于时间,前面被元宝磨蹭着和爷爷玩过家家,导致后续时间都不够用,再加上现在的痛哭模式,好有冲动大吼一声胖揍一顿,当然知道都不可以,腹诽一番,那就让自己喘口气。
擦完脸回到卧室,元宝已经从卫生间里面移到了门口,哭声略有降低:“看起来宝宝还是不开心,妈妈可以抱你吗?”
没有语言回复,肢体语言代表一切,小娃一身水,地心引力作用明显,坚决不让抱。
那就再等等:“好,那我陪宝宝呆一会,洁面巾不给宝宝,让宝宝很不开心。我们有办法解决吗?”
人家沉浸在自己情绪中怎么可能理我?我家呈现奇葩一幕,元宝在厕所门里蹲着,我在厕所门外蹲着,隔着厕所门来一次对决,哼哼哈嘿!哈哈,实际上唯有吭吭唧唧来伴奏!
等了一会,看着情绪有降温,试着抱起元宝,这回给了面子,倒是成功抱到床上,穿好衣服。
“宝宝,任何问题都有办法解决啊!找个你也接受我也接受的办法啊!洁面巾我也需要使用,我不用的时候你可以和我借,或者你也可以让我买一个新的,总有办法解决啊!”
元宝还有些抽抽嗒嗒:“那妈妈你能不能给我买个新的?”
“可以啊,只是这个价钱不便宜,等我们这两个都不能用的时候,我就给你买个黑色新的,我用粉色的。”
“元宝,哭闹能解决问题吗?”
元宝:“哭可以啊!”
“哭当然可以啊,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你和我沟通商量啊!”
元宝:“那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呢?没有解决办法啊。”
“哦,你担心找不到解决办法,那我们一起想办法,总有办法既满足你的要求,也满足我的要求。”
有时心力交瘁,那些理解那些倾听那些游戏总不会让我感到立竿见影,该出现的问题仍会出现,静待花开,“静待”是需要我好好待着,老实待着,待上一段蛮久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