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有时候一瞬间又觉得所有门全关上了~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所以,话刚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也有过对吗?
1.妈妈,这个菜不好吃~
讲道理/说教/规劝:这个菜很有营养哦,吃了一定会……
建议/命令:那就倒掉/那就别吃了/那你吃掉一半!
诱惑:吃完它就可以吃零食了哦~
2.妈妈,这个地方不好玩
争论/责备:怎么不好玩,你自己说要过来的
威胁:那就回家吧,以后别出来了
安慰(否认):没事没事,反正过一会儿就回去了
3.妈妈,我不想上这个兴趣班了
逼问:为什么?你刚刚还说喜欢,刚刚才报的啊?
建议:好,那就别上了
赞美施压:你很棒啊,刚才一直表现很好啊,没问题啊,加油哦
……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孩子一个想法上来,我们总是想第一时间搞(堵)定(上)孩(嘴)子(巴),或者是想帮助孩子,甚至帮助孩子做决定,于是孩子们只好把情绪憋回去、闭上嘴巴或者更烦躁地大哭,不可收场……
我们知道,情绪出不去,理智是出不来的。即便情绪憋回去看上去平静了,但是以后每次遇到类似情况,情绪会越积越多,越来越难沟通,面对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难。
当然,这样的控制、冷战沟通模式一旦形成,没办法同理他人,也是天长日久很难改变的。这可能是最大的麻烦。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去关心孩子背后的感受和想法,去帮助孩子孩子厘清想法背后的情绪感受与纠结。也许,我们可以好好问一句:
这样啊,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想法,那是为什么呢,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你觉得菜的味道不好,还是太硬了,还是塞牙了?
你觉得怎么样做会更好吃呢?
你觉得这个地方不好玩吗?还是想妈妈了呢?
是刚刚你想买一个东西妈妈没同意,你不开心了吗?还是怎么样呢?
你觉得兴趣班太难了,还是因为上兴趣班不能去游泳了呢?还是想让爸爸送你去呢
……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孩子小时,我们需要多引导一句两句,孩子大了,也许我们只需要回应:哦?为什么呢?甚至只需要保持沉默,孩子就能把自己的深层想法表达出来了~
未来ta就会说,妈妈,我不想去画画,因为我还没有跟好朋友玩够,我还想再玩半小时。
妈妈,我不想吃这个菜,太塞牙了,能不能再煮烂一下呢?
妈妈,我还不太熟悉,上兴趣班时有点紧张,要是有小伙伴一起上就好了……
想法需求一目了然,安然自在,这样的生活会不会都轻松很多呢~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其实,我们的方糖会也正是如此,在不断帮助我们清理情绪,从而挖掘、清晰背后的想法和需求。因为曾经的经历让我们憋回去太多太多,以至于内在都被蒙尘了,甚至麻木了。所以,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想法,又该如何表达想法,更不习惯清楚地表达需求。我自己也总是如此,要么憋成内伤,要么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争执、指责,说着说着情绪就上来了……
真的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再跟着我们走这条老路,希望我们都成长起来,真正看见自己,看见彼此,看见背后的更多更多,让一切都越来越明了,越来越轻松~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 话到嘴边就“被闭嘴”,情绪刚往外冒,就咽回去了,这种经历你有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