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觉得,公平优先OR效率优先。它们此消彼长、互相对立。
其实,只有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创造财富的规则,才是公平的规则;
只有让社会整体繁荣的规则,才是公平的规则。
公平背后的效率考量,不是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
很多时候,看上去是个公平的规则,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有单位组织体检,A医院距离更近但不好停车,B医院距离很远但好停车。
人力资源部为公平起见,组织大家投票。
结果无论投票去哪家医院,去A医院面临停车难有人会想念B医院的停车场,去B医院路途遥远有人会回想A医院的距离近,大家总有缺失感,投票选了一个,却总会想着另一个的好。
明明是单位福利,怎么反而让大家不满意了呢?
这是因为投票看似公平,实际上损害了效率。
真正有效的公平就是不给员工选择,人力资源部自己认真调研然后决定。
这类福利待遇本来可以增加员工获得感,一旦发起投票,获得感反而会降低。
因为人们习惯通过想象将选择等价于拥有,不论最终选哪个,部分人的关注点可能反而在损失的那个。
高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很多声音说高考应该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就目前情况看,公平的高考制度,实则很好的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效率。
试想如果没有统一的选拔人才的标准,整个社会要发动多大的成本和资源来实现选拔的目的。
每个考生都通过相同的试卷来参加考试,根据考分的高低来决定所能上大学的好坏。
这虽然是个不完善的规则,却是个相对公平的规则。
它保证了大部分聪明又勤奋的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比如当年药家鑫案结案时的争论。
药家鑫最后被判处死刑,在判决前据说药父母曾向受害人家属求情,并承诺:如果受害人家属向法院求情以使药家鑫免于判处死刑,会给受害人家属更多的经济补偿。
从公平角度讲,毫无疑问判处死刑。
而效率上讲,就值得深思了。
在这个方案里:两家人都是获益的。因为对药家,儿子不用判处死刑,有生的希望;对受害人一家,人死不能复生,更多的经济补偿能让生者更好的生活,包括受害人的女儿。
明显这种方案是提升个人效率的。
但是,如果药家通过收买受害人家属使得药家鑫免除死刑,意味着鼓励更多的人会通过金钱逃避自己的过错,包括收买人命。
这其中的社会影响之恶劣,不言而喻,对整个社会秩序、效率的破坏难以想象。
所以,最终药家鑫判处死刑,是公平的,也是基于效率的。
又想到当年南京的彭宇案,如果法官有点公平和效率意识,就又会是另一种境遇了。
南京彭宇扶老人被讹案中,彭宇救助老人却被讹诈。
在没有任何第三方证据的情况下,法官觉得老人很可怜,而彭宇又有一定经济能力,因此法官采取和稀泥的办法。
这好像保护了弱者,也让彭宇拿出一点钱就摆脱纠缠,看似公允,但实际极坏的影响了社会风气。
卖专家门诊预约号的黄牛也可算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补充。
虽然大家觉得黄牛炒高了价格,但其实不是黄牛的问题,而是医疗系统的问题。
专家门诊费与普通门诊费差额不大,导致大家都一窝蜂的挂专家门诊,而对于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病人却被拒之门外,或者要排队预约两个月之后才能看上病。
不少病人是从其他城市来的,交通住宿都是一大笔钱,黄牛票看似贵,实则提高了看病效率和医疗系统的效率。
公平的背后是效率的考量。“公平”不等于“平均”,“平均主义”反而有害于效率。
2016年,瑞士政府公布了一项计划,瑞士或将对成年公民每月发放2500瑞士法郎(约合16000元人民币),并对儿童每月发放625瑞士法郎(约合4000元人民币)的补助金。其中,成年公民无论工作与否都能获得补助。
最终这项提案在公投时遭到了否决。
一般人会疑惑,甚至质疑瑞士人的智商,感叹竟然有人傻到连钱都不要。
这是典型的依靠直觉看待世界。
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会看到,在这项福利制度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首先高额福利发放来自财政收入,必然会增加政府负担,在不多发行货币的情况下必然会增加赋税。
其次,在高额的福利保障下,会养出更多懒人,而勤奋者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因此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最后高额的福利保障会带来移民等一系列的问题。
哈哈,大家都能发现哪些有趣事,看似有趣,实则蕴含了“公平”与“效率”的管理逻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