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授课老师:秦喻
结课时间:2018 年 05 月 03 日
一
今天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识,原来没有注意到,现在才发现佛教就在我们身边,影响了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老师介绍的名寺与名山也很长见识,分别有在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同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都有展览着佛教文化的瑰宝,还会举办世界范围的佛教论坛,还有很多介绍佛教的读物和一些影视作品。中国的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一方面是对其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发展,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佛教主要分为"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引用一首白居易的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二
佛陀与四圣谛 佛陀尊称为释迦牟尼,我特别清楚的记得他的名字因为初中的时候就背过,叫做乔达摩悉达多。佛在鹿野苑说法讲解四圣谛"苦、集、灭、道"。 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五乐指的是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八正道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堂课我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切存在皆有灭,当勤精进勿放逸"。
三
佛道儒的开端 老师介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和老子,大家虽然都耳熟能详,但很多细节都不甚清晰。老师补上了这一漏洞。孔子,名丘(因为父母遇于小山丘),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孝。读书人要拜的有天地君亲师。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主要的工作有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另一位人物是老子,他的主张是天地人道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儒的特点是入世,相反道的特点是无为,出世。佛刚好融合了两家的思想。
四
白马寺与《四十二章经》佛教在中国大量流行要感谢的是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大量译成,佛教思想家对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了宗派的出现。中国的宗派兴盛于隋唐盛世。人们对佛法的不同解读主要是因为接受者的程度,而佛法本身是一味的。洛阳白马寺,东土第一古刹。寺院里的所有建筑、设施、瞻礼供养等活动,全部是教学道具,启发人的信心和正念。老师带我们领略了白马寺僧人的一天,体会到了僧人身累心不累,既紧张又自在的修行生活。《四十二章经》是"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老师让我们选出几章来抄写,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智慧。
五
今天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旅行,领略了丝绸之路的奇妙。带我们看了很多敦煌莫高窟的图片,提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说道余老师极力贬斥的那个道士责任也没那么大,更多是政府的失职,但余秋雨的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何珍贵的佛教书籍,壁画,就这么被四分五裂,瓜分而去,实在是又可惜又可恨。当今的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还原出当时的壮丽了。
六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了,老师讲解了禅宗的几代祖师和其中发生的很多趣事,甚至下课我还觉得饶有趣味,和身边同学去分享。禅宗的中国初祖是菩提达摩,也是《西游记》中敲孙悟空头的那位祖师。达摩和梁武帝还有很多有趣的对话,不过因为梁武帝的愚钝无法领悟达摩的心意,于是就有了"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等人来。"的故事。禅宗的传承中印象最深的要属六祖慧能和神秀之间的纠葛了。慧能大师本是一个粗人,但因写得法偈而得弘忍付嘱衣法,成为禅宗六祖。而这著名的法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改自神秀的偈颂,真的是妙不可言啊。六祖慧能后藏迹于猎人队中15年。老师还分享了多年前和佛源老和尚的经历,值得回味。
七
佛教的世界观 这节课我认为是最难的一节,有很多内容感觉深奥难懂,不过收获还是有的。老师解读了很多重要的图。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对karma有了一点了解,前世的因造成今生的果,今生的因引发未来的果。
八
感谢秦瑜老师这么多精彩纷呈的分享内容,这是我上过的质量最高,收获最多的一次课程,是我选修生涯最成功的一次选择,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