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来北京的第278天,在这大半年中被问及最多问题就是:你为什么选择去北京?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说的文艺一点,是为了梦想,但又觉得假大空,不如说得更直接些:就是不想待在那个小城吧。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14岁少年摔碎手机离家出走:翅膀硬了,不想死在大山里》,一个14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会让人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但我佩服他小小年纪就有了这种觉悟。
“离开,因为对这里太熟悉”
我的家乡是一个四五线城市,连通往首都的火车每天也只有两班,今年才刚刚建成了高铁站,而我长大的地方原本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县城,后来发展成了一个城乡结合部,我21岁之前的人生,全部都和它有关。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从未离开过这个城市,我的高中同桌和我的初中同学可能是小学同学,用不了几句话又能拉出另一个关系网;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知道它的过去现在甚至可以预想到将来。
如果毕业之后我“顺理成章”地继续在这里工作,好像人生真的没有太多可能了,很容易地便能预想到10年、20年、30年之后的样子。
留在这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留在这里有朋友家人陪着,但是那些我没看到过的风景,那些我没见到过的世界,是不是以后只能以观光客的身份路过了?
“很多人到了25岁就死了,只不过到了75岁才埋。”就像那个14岁的少年“不想死在大山里”一样,如果我不出去看看,是不是不到25岁就死了?或者说我从未活过。
“挣扎无用,只能义无反顾”
我加过两次高考,所填的志愿全是外省的城市,然而这种奋力的“挣扎”始终是无效的,可能命运就是注定的吧,于是大学四年我还在这里,有课了在学校上课,没课了就回家,像是一个“走读生”,因此那些在外面上学的同学,羡慕我节假日不用抢火车票,想回家了坐公交车就能回去,但我却羡慕他们,至少这四年,可以留在外面。
后来选择考研,一位讲师来学校面授,拿大型商场举例子的时候提到了“万达”,下面一位同学接到“老师,这里没有万达!”,老师一脸惊愕“连万达都没有?不会吧?”,身为一个本地人的我,感觉自己的家乡在别人眼里又拉低了一个档次。
考研的志愿仍是外省的大城市,结果高估了自己,一直想走出去,但考研这条路失败了。
之后便面临找工作,我所学的专业在这个城市能做的最好选择可能就是一家市级电视台,或者一家报社,所做的内容可能就是市领导又开个什么会了,上面又有什么要求指示了,哪里又着火了,哪儿的交通信号灯坏了..... 我总觉得这些事情在40岁50岁的年龄仍然能做,那么20岁的年龄就只做这些,是不是有点儿浪费?
并且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稳定了工作,那就真的一辈子待在这里了,“出去两年再回来,可以;但如果留在这里两年,想再出去,难。”
于是,在大四实习找工作时,我便选择了北京,义无反顾。
“能撑过来,便不想回去”
当身边的朋友知道我要北漂的时候,只觉得我太有勇气。
“勇气”两个字更多得是说一个人有胆量,而非一个人有实力。一个朋友来北京半年之后回去了,后来听他说“知道你去北京后,我就觉得你撑不过3个月,没想到你实习完居然还选择留下去。”
是啊,在那个小城公交车上永远有空位,在北京却要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中求得“立足之地”;
在家里连厨房都没有进过,来北京后却学会了做饭,每天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逛街遛弯,在北京除了工作就是加班......
没出过远门、没离开过父母、小姑娘一个,可能真的会受不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吧,但是从当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习惯了”,我没想过自己能撑过来.....也许,是因为一直提着“不想回去”的那口气吧。
“我受不了小城的工作氛围”
国庆放假回家约了好友Z小聚,她在这个小县城的单位上班,十一之前刚刚辞职,因为受不了办公室里的那种“官僚气息”。
她的女领导仅有二十八九岁,但整个办公室的人却为她马首是瞻,因为她对Z有偏见,便处处刁难,极尽苛责,这样下来,Z就被整个办公室的人孤立了。
看到Z穿了双新鞋,就问多少钱,听Z回答一百多,便说“这么贵啊?”,一脸“你工资没我高却穿的比我好”的样子;看到Z戴了手表,便说“呦,你还买了块儿新表啊?”Z说“朋友送的”,下一句就成了“你朋友真有钱!”
于是,一次次之后,Z长记性了,穿新衣服被问就说上学时候买的一直没穿,穿双新鞋就说五十块钱两双,也不化妆涂口红了,尽量做到低调再低调。
然而当一个人对你产生了既定印象,便很难改变,更何况那个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Z的改变也没能阻挡那些人继续含沙射影。
终于有一天,Z辞职了,家人也始终觉得Z大题小做,说“哪里都有这样的人,你要是争气就是不走,让她不开心才是你的本事。” 但Z说 “我不想年纪轻轻就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这些不相干的人身上,没必要,不值当。”
Z走后,办公室里那个和她关系较好的人说要把那个领导的罪状都列出来交给大领导,Z说“只觉得她当时给我穿小鞋,受了不少委屈,但现在她的罪状一条都想不起来了。”
年纪轻轻,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趋炎附势、不会来事儿,对于那个环境而言,这是我们最大的缺点,但对于自己而言,却是最大的优点。
也许我们早晚会成为“那个自己讨厌的人”,但当我们还能说“不”的时候,最起码能够让这天来得晚一点。
“对比之后,甘愿留在这里”
国庆假期结束,在回北京的火车上,想起高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越往上的地方越干净。这是她在鼓动我们考个好大学的时候所讲的,在今天选择工作仍然受用。
也许哪里都有关系户,但相比一个部门都是亲属的小城单位,在大城市的公司,也许没那么容易;
也许哪里都有人溜须拍马,但相比小城单位里的巴结献媚,在大城市的公司,也许领导更看重你的能力.....
和那些在家乡工作的同学相比,我至少不用忍受“每天吃个苍蝇”的那种恶心。
虽然每天累成狗,但靠能力吃饭总比看人脸色好;
虽然刚刚工作很有压力,但在成长的阶段总比让自己堕落好;
虽然经常觉得能力欠缺,但加班赶稿总比写那些低俗不入流的东西好;
也许当初选择离开那里是想长长见识、是想多一些机会,多一些可能,但现在,我真的不想回去了。
这里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聚集了各种拔尖的人才;在这里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维模式,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来刷新我的认知;在这里我的兴趣得以扩展,每个周末都能来一场电影沙龙,还有各种漫展、摄影展、地下乐队的演出.....所有的这些在小城里是找不到的。
也许就像那句话所讲“我看见过星辰大海,就再也无法假装没见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