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作者: 西禾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21:56 被阅读0次
    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知曾几何时经常听到这句话,并且也开始用这句话来自勉。可是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有些人往往只顾着仰望星空,向往着星空里的美,往往脖子酸了,还是距离星空的美有十万八千里远,星空变得遥不可及;而有些人只顾着埋头苦干,至于方向是否正确,好像并不在意,这样的人总会觉得委屈,我已经很努力了呀,为什么没有成效?

    想起了南辕北辙的故事,目标明明在南边,可是行走的方向却与之相反。或许你会说地球是圆的,方向虽然不对,但早晚会到目的地;或许你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许你会说走点弯路会看到更多的风景。是啊,心中有目标做明灯,怎样走都能到目的地。然而人生苦短,有多少人心里的明灯还在,却没有了前行的力量,又有多少人败在了路上,被路上的”妖魔鬼怪“打败。所以,人们希望有捷径,希望困难少一点再少一点。在遇到困难时,人们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迎难而上;另一种是转个弯,绕过去。迎难而上会受苦,痛苦难耐,无比煎熬,但苦难过去就离目标更近一步。绕个弯,路途变长,迂回的过程中若增添了智慧,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怕的是一味地逃或躲,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直到心中的明灯再也无法照明你前进的道路。

    人生路上,有些困难总与身边的人有关。杜甫,二十四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考官嫉妒其太有才华而落榜;陈子昂直言敢谏,其意见总不能被采纳,36岁时降为军曹,政治抱负不能实现;陆游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遭朝中主和投降派的打击,罢官回乡,时年42岁;龚自珍,参加六次会试考中进士,考中后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却屡次遭到权贵的打击,47岁时辞官 归乡。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诗人们也有不同的选择。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之间的广大反衬出的是诗人的无奈与孤寂,郁郁不得志,最终冤死狱中。杜甫在考试落第之后开始漫游天下,看到巍峨雄伟的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二十四岁,一切都刚刚开始,朝气蓬勃,考试失败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而陆游怀着愤懑之心回到家乡,感受到村民们的淳朴热情,深感欣慰,”衣冠简朴古风存“让他看到希望,现实的黑暗不会长久,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龚自珍为不能继续在朝廷报效祖国感到伤心难过,内心的愁苦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激荡着他的内心,但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在朝廷又怎能抵挡得住自己的爱国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内心的希望被自己的信念点燃。朝代不同,年龄不同,却都有着一颗善良怜悯之心,忧国忧民。选择不同,心境便不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内心敞亮,便会充满希望。王安石面对朝廷中的奸佞小人,三十岁初涉宦海时,认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种美丽的信念正是我们在跌倒时需要拥有的,激励我们勇于攀登高峰。有志之士,即使在失意之时,也是充满希望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归宿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在这一生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花木兰之所以成为人们所推崇的巾帼英雄,是因为她不仅有渴望和平的心声,而且她为之付出了行动,并取得了胜利,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是谓英雄。

    信念是灯,行动是舟,在明灯的指引下,泛海人生,到达彼岸,只希望这一生,能留下自己的足迹,实现自己的价值。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脚踏实地,亦需明灯指引。

    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过好这一生——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bc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