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们善意的语言|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们善意的语言|

作者: 钦见未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23:17 被阅读49次

作业写了吗?

赶快去睡觉!

快点去吃饭!

这三句话我相信很多父母而言都太熟悉了,因为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这三句话,也在操心孩子的这三件事。

但是往往这样的语言表达换来的不是孩子的顺从,而是孩子的反叛,孩子变得写作业不认真,不按时睡觉,吃饭也不积极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我想以感受来说明这个问题。

1、感受


人因感受而存在,没有感受,我们人就不存在。

活人和死人的差别是,活人有价值体验,有成就体验,有喜怒哀乐,惊恐,害怕,悲伤的情绪体验。死人是没有任何感受的。

如果我们无法体会自己的感受,就会觉得人生特别的虚空,很难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感受就是当外界的某种信号传递到你的大脑神经元时,你的情绪的正面表达。这种信号可以是语言、行为、环境。

为什么我们说的话孩子会抵触?

因为小时候被我们共情的机会很少。我们在和妈妈的互动中,我们也很少被共情,因此,成家立业后的我们,也用我们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了自己的孩子。

举个例子:

孩子怕黑,感受到了害怕,妈妈有五种回应孩子害怕的方式:

第一种:妈妈对孩子说:“没事,妈妈在。”

第二种:孩子在表达害怕的过程中,妈妈没有任何回应,就像妈妈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害怕的感觉一样。

第三种:妈妈否认孩子害怕的感觉:“一个人睡觉,有什么好害怕的,你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第四种:妈妈特别理智的去跟孩子谈害怕是什么概念。

第五种:妈妈一直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

这五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被回应的表达方式。不管这5种方式是怎样的形式,似乎我们长大后,都很难去真正的跟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我们很难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同时被别人看到或被别人共情。

也正是由于小时候的这种培养,以至于我们都认为表达感受好像没那么重要。我们在小时候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我害怕、我伤心、我愤怒”等等,但是没有得到过任何的回应,久而久之,感受就被我们的理智和情绪给压抑住了。

2、表达情绪与表达感受


一对夫妻约好在今天下午下班后去吃烛光晚餐,约定下午六点在地铁X号线X站地铁口汇合。

太太六点到了约定地点,发现丈夫还没到,于是选择等待,半小时后丈夫珊珊来迟,此时太太已处于爆发边缘,看到丈夫后,情绪彻底爆发,劈头盖脸一顿说:”你怎么现在才到,我都在这等了大半天了,约定的时间你都迟到,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丈夫不甘示弱:“我迟到是有原因的……。”最终两人矛盾激发,烛光晚餐没吃成,反而一肚子气。

另一对夫妻也同样约好下午下班吃烛光晚餐,结果太太先到,丈夫迟到半小时。此时太太也是处于爆发边缘,看到丈夫后,说了一句:“你知道吗,我刚刚出了地铁后没看到你,我好无助。”

丈夫听了后内疚不已,紧紧的给太太一个拥抱,由于对太太的心疼,愉快的吃完晚餐后又给太太买了个包。

从案例中看出,带着情绪的表达往往会将事情推向不好的一面,而感受的表达对事件的发展更加有利。有句老话说的好:冲动是魔鬼,这个冲动就是放任情绪。

同理,我们对孩子说“快去写作业、快去吃饭、快去睡觉”这种语言,当说了几遍发现孩子没任何反应的时候,你情绪处于爆发边缘的情况下,你下一句对孩子说的语言,是表达感受还是表达情绪,对孩子和你的关系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再分享一个表达情绪与表达感受的不同:

孩子看到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于是拿自己的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个靠枕,为了让爸爸在休息的时候舒服一点。爸爸看到孩子给他买的礼物,开心的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懂事,谢谢你。“(这种表达是对孩子的行为评价性的肯定)

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怎样。

当爸爸看到孩子给他买的礼物,开心的孩子说:“孩子,爸爸拿到这份礼物真的非常开心,爸爸爱你。“(爸爸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他拿到这份礼物非常开心,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我们发现第二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更加的有成就感,因为爸爸在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也跟孩子之间产生了一个连接。

人与人之间的也是如此,两个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的感受。

3、学会表达感受

 

前段时间参与了在两天的线下家庭成长可里,老师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感受是什么。”

当课程中讲到开头说的三个问题时,爸爸妈妈们谈到自己表达这三句话的的感受是:烦恼、恼怒、伤心、愤怒。

那孩子听到这三句话的感受是什么?

通过课程中的情景模拟,从爸爸妈妈的语言中表达出的是:疑惑、抵触、心烦、伤心、愤怒。

当我们希望孩子去做我们希望他做的某件事时,我们的语言如果是带有命令式或者控制性,孩子心理上会本能的产生抵触情绪(成年人也是如此)。可是孩子力量小,需要依偎于你,所以最终还是会屈服,可一旦孩子长大,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强硬,那矛盾就将彻底爆发,所以就有了那句大人口中的老话“翅膀硬了是吧……“。如果孩子性格比较软弱,那孩子就会变得内向。

我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希望他未来能够有自己选择的权力,那我们就需要学会表达感受,禁止让自己表达情绪。

4、如何学会表达感受


感受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感受就是感受。

过去的教育使得我们不停的去评价自己的感受。比如:这个感受是负面的,我要马上处理,绝不允许这些不好的感受呆在自己身上;这个感受是正面的,我要好好体会它。

感受就是感受,我们只要去觉察它就好了。

(1)避免说“应该“

“孩子,你应该关掉电视去睡觉了!“

“孩子,你应该去写作业了!“

感受是什么:控制、命令、强迫

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抵触、不愿意、愤怒、伤心。

当双方的话语和感受都带有一定的攻击性的时候,任何沟通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虽然孩子最终还是会屈服于你的威严之下,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出现前面说的那种情况:孩子性格强硬就会爆发矛盾,孩子性格软弱就会变得内向软弱。

所以,去掉应该这类命令控制性语言,换种表达方式:

“孩子,我们约定的一集结束了,电视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帮你关呢?自己关,在你这个年龄,真的很难,你要不要挑战一下?”(无论孩子怎么选,都是关电视,你要用语言告诉孩子,此刻你应该做这件事了)

如果孩子说再看一会儿,那继续给孩子选择:“那是两分钟还是三分钟呢?” 

等待孩子选择后:”好,三分钟时间到了之后,你是希望妈妈再提醒你,还是你主动关呢?“

“孩子,如果你有功课需要帮助,我希望你能在九点前找我,我很乐意帮你,但是如果过了晚上九点,我就无能为力了。”(然后坚定的这样做,与孩子之间建立界限)

(2)学会正向表达自己的感受

避免说“不”和“别”语言。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在跑的时候,家长可能在后面跟着追,并喊着“你不要跑,你不要跑。”

结果孩子跑得更快了,边跑还边咯咯咯笑,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他真的就只能听到一个字,就是跑。

如果我们换一种喊法,说:“你停下来,停下来”。猜猜孩子停下来的可能性大吗?

答案是:孩子停下来的可能性比之前更大。

很多的家长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你别哭了!”

“你别跑了!”

“你不能打人!”

“你不要乱扔东西!”

等孩子稍微大些了,就变成:

“你别看电视了,听见没有!”

“你别玩手机了,听见没有!”

“你不要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如果你是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我相信绝对会感到不舒服,同时会有被指责而且被控制。

请记住:当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他自然不会做好。你想让他做好,那就让他的感觉好起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所有的担心,都会变成对孩子的诅咒。

所以优秀的父母,一定要学会,从关注负面的行为到关注正向的目标。请用正面的语言、正面的表达代替“不”语言。

觉察自己,你才能看见孩子。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们善意的语言|

    作业写了吗? 赶快去睡觉! 快点去吃饭! 这三句话我相信很多父母而言都太熟悉了,因为很多父母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这三句...

  • 跟孩子的沟通

    经常听家长反映,说跟孩子说话,孩子根本不愿意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

  • 2022年5月4日《纪律教育》培训总结—郭玉玲+春蕾五幼

    一、感受: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家长需要反思,日常说话方式,每个人都不愿意听自己不舒服的语言和方式。如果我们像...

  •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讲,我才会听呢?

    现在很多的家长非常烦恼的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讲什么吗?孩子都不愿意听!而在我们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我们父母亲怎么说,...

  •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听真话

    1.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

  • 我们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

    我们喜欢给孩子讲道理。有时候我们讲的道理非常的正确,尽管我们讲道理时,态度似乎还算温柔,但是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听,当...

  •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家长的

    孩子并非不愿意听取意见和建议,而是不愿意被“塞进”意见和建议,他们喜欢的交流,分享看法,这个过程是自在的,开放的,...

  • 《读懂孩子的需求》公益讲座!

    亲爱的家长: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妈妈们很多苦恼,为什么父母的话孩子不愿意听?我们已经知道用惩罚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造...

  •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正确沟通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总是觉得特别叛逆呢?其实大部分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想一想我们自己,都是从孩子一...

  • 孩子更需要被尊重

    为什么有时孩子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期待?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渴求,我们不妨问问孩子更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们善意的语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b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