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现实是血肉模糊的残酷,但是那些人性中的高尚好像黑暗中一抹幽微的光,即使微弱得几乎看不到,但是只要看得到,就还有希望。
昨天看到一篇简友的文章,文章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活着》作者余华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他并没有在作品里一味抨击现实的不公,用文字愤恨和宣泄。
余华的原话是——作家的使命不是抱怨或发泄,而是要展示高尚。
的确,作为写作者,我们想展现什么?
我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或觉得痛苦不已时,往往喜欢用文字来发泄,但其实发泄式的文章对读者来说可能一无所获,还会带给读者负面的感受。
我并不是说我们写作一定要为了读者的感受而写,用文字发泄情绪或感受也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我总希望文字能给读者带去一些感悟,或者给他们带来一些正面感受,那么辛苦写作也就值得了。
说起这个话题突然想到了《红楼梦》,曹雪芹如果一味写人性丑恶和贪婪,那《红楼梦》还能进入四大名著之列吗?
品德高尚如刘姥姥固然令人心生佩服,就连贪得无厌如王熙凤,放荡不羁如尤三姐,风光过,得意过,落魄过,最后落了个悲惨结局。在她们身上,作者仍然不吝展现其高尚的一面。
在读者看来,故事中这些前后反差较大的角色更让我们动容,好像一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出场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角色,最后却展现出刚毅和决绝,身上散发出的强大能量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可能只有曾感同身受,有过亲身经历,曹雪芹才能写出这样的名著作。如果一直一帆风顺,从小到大生活在富裕家庭,他可能很难去虚拟出这样一个真实的悲惨世界。
有时候,现实是血肉模糊的残酷,但是那些人性中的高尚好像黑暗中一抹幽微的光,即使微弱得几乎看不到,但是只要看得到,就还有希望。
原来余华说的“展示高尚”,就是让人看到希望的文字。大作家的一句话,不仅仅是一句话,也是希望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