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母村的故事(38):家和万事兴

龙母村的故事(38):家和万事兴

作者: 孟懿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13:58 被阅读0次

家和万事兴

李洪川,58岁,龙母村村民。老李年轻时干铸造工作,虽然辛苦有污染,但也算是高薪活儿,同种地相比,还能攒下点家产,所以,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大院落,房后有几十亩栗子树,过着典型的小康生活。

从结婚开始,老伴的娘家人就不断地入住李家,老李的岳母去世早,老伴刚嫁过来,就把十余岁的小姨子带来养大,一住就是12年,老李两口子刚张罗着小姨子结完婚,老岳父又住了进来,8年过后,送走了岳父,自己的老父亲又病重住进来,几年后,老父亲下葬,老李才长舒一口气,但自己已到晚年,身体也不好了。

寻常百姓家,生存不易,真无余力帮助孩子以外的亲人,除金钱紧张外,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都容易反目为仇。但是,能把这些家庭琐事做好,也算是人生赢家,它收获的是浓浓的亲情和邻里的敬重,常人光想着"治国平天下",其实"修身齐家"才是根本,才具有可操作性!

老李夫妇为全家树立了榜样,小李夫妻也表现不俗。小俩口结婚十余年,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很少红脸,爷爷姥年去世前,一直是四世同堂。近些年,老李身体不好,小李承担了养家的重任,买了一辆卡车,往建筑工地运沙石料,收入可观,但欠帐严重,这年头,啥工作都不好干!

小李生于1982年,是中国最早的独生子一代,出生即背负重担。前二年,老李夫妇相继生病住院,小李应接不暇,痛感独生子照顾老人的不便,于是,做出重大决策:生二胎!这样,全家六口人,吃喝拉哈睡,压在小李一人身上,小李就象一辆超重的汽车,但烧的不是汽油,是亲情!

可怜的八零后!可怜的独生子!

在一个春风暖暖的下午,我与老李夫妇坐在炕上,唠着家常,淡淡地说着家家难念的一本经。我当教师,接待过上千个一家三口,都有特异功能了,家庭是否和睦?一眼就能决断,感受着这一家六口人的和谐,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种大家庭的生活,也怀念起了早逝的父母,生活不是荣华富贵,不是诗与远方,生活是

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关文章

  • 龙母村的故事(38):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 李洪川,58岁,龙母村村民。老李年轻时干铸造工作,虽然辛苦有污染,但也算是高薪活儿,同种地相比,还能攒...

  • 龙母村的故事(2)

    绝版农庄 龙母村的故事(2) 老于,64岁,退役军人,龙母村的外来居民。老于身高1米75,满脸沧桑,紧锁眉头,头发...

  • 龙母村的故事(6)

    生死一家人 龙母村的故事(6)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的不幸。这位托老师,真是贵族大老...

  • 龙母村的故事(3)

    把根留住 龙母村的故事(3) 工业革命以来,农村姑娘纷纷进城,金钱和城市郎君的魅力,秒杀农村小伙的强壮和勤劳,中外...

  • 龙母村的故事(4)

    无所不能的吴师傅 龙母村的故事(4) 老吴,76岁,龙母村村民,我的忘年交,近三十年的朋友,我之所以在知识分子圈中...

  • 龙母村的故事(8)

    城管的无奈与苦衷 龙母村的故事(8) 龙母村大集,是丹东近郊最大规模的,足有几万人,熙熙攘攘、喜气洋洋,集市商品主...

  • 龙母村的故事(7)

    谢谢你!给我一个显摆机会 龙母村的故事(7) 辽宁省文化厅下了一个文件,关于整顿村图书室的,传到市里,再到区里,到...

  • 龙母村的故事(17),俺们村的徐霞客

    小明,48岁,辽师大毕业,我的师弟,丹东某初中政治教师,却在农村住了一辈子。小明以前在三股流村住的时侯,家里养了三...

  • 龙母村的故事(12),富豪是怎样炼成的?

    老纪,69岁,龙母村居民,财富在龙母村前十吧,如果不算村里的外来户,应该是龙母村首富,那么,老纪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

  • 龙母村的故事(23),另类警察

    生活中,警察随处可见,所以嘛,很多人都自认为很了解警察,N0,N0,N0!人类所有的工作,不同的人做,会有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母村的故事(38):家和万事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dc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