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之六:风华之魏缘何灭?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之六:风华之魏缘何灭?

作者: 木皮叔 | 来源:发表于2016-02-20 10:38 被阅读30次

    魏国占据着中原繁华之地,土地肥沃,国民殷实,人才辈出,文华丰茂。安邑、大梁两座都城,人口众多,繁华热闹,店铺林立,商贾奔流,并且引领整个战国的潮流。

    一个”繁昌忠正“的魏国,却堪堪落得一个“秦灌大梁,掳王假,灭魏以为郡县”的下场,不得不令人深思。

    魏国曾经的辉煌是在魏文侯时期,“急贤亲士”,积极变法,迅速成为战国初期实力最强的新兴大国,对天下诸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尤其对西邻秦国,魏国以强盛的国力军力,夺取整个河西高原与秦川东部,将秦国压缩得只剩下关中中西部和陇西商於等地。

    接下来的魏武侯,却没有魏文侯那两下子,不再积极求变,对“急贤亲士”的浓郁风气,也渐渐淡化,变成贵族式的表面文章。表面上看重贤敬贤,而实际上却不用贤,或者提防贤能人士。

    但虽是守成之君,魏武侯却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即使逼走吴起,也只是丢失一个高明的军事人才而已,不影响国本。

    及至魏惠王,本无明君之能,偏又好大喜功,率先称王,并热衷于做战国的盟主,会盟六国分秦,致使同时代的秦孝公视为国耻,开始求贤求变,励精图治,引进卫鞅变法,从此改变战国格局。且魏惠王放着大才卫鞅不用,使卫鞅入秦大展宏图,造就了强秦,逐渐蚕食魏国土地。魏惠王还任用偏狭的庞涓,才有对齐作战的两败,魏国迅速衰落,大国之风不复存在。

    惠王之后的魏国国君无一贤明,唯一的王族奇才信陵君却受猜忌排斥,始终不为大用。而历任魏王多有乖僻,有喜欢美玉的,有喜欢美女的,有喜欢养狗的,多不务正业。

    如此魏国,能不亡乎?

    魏国多人才,卫鞅,吴起,乐毅,范雎,孙膑,张仪,都曾想在魏国建功立业,却不为魏王所用,遂逃亡别国。

    魏国用人外宽内忌,大力结交成名于天下的名士,敬之捧之,却不用之,着实奇怪。而对于已经使用的人才,却又处处设限,猜忌隔心,不肯放手让人才心无旁骛地大干一场,纵使心有万千治国方略,又如之奈何?

    战国之世,要想国富军强,关键要变法,其次是敬贤,当然以上两点必须要有一个明君的支持和谋划才行。而这一切在魏国都无法彻底施行,因为身处繁华时代的魏国国君,无一例外地染上了娇贵、目空一切、玩物丧志的毛病,总觉得魏国的强大是其它战国无可比拟的,便坐吃山空,不求进取,最终被秦国迎头赶上,遂为秦所灭。

    魏国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君王的悲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之六:风华之魏缘何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e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