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春悦读:深度学习,先触及教师的心灵

春悦读:深度学习,先触及教师的心灵

作者: 报废品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22:22 被阅读0次

这一本《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书名后面,还有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理论普及读本”。深入浅出,当属理论普及的较高境界。翻看细读,果然能让人读懂,心里欣喜,中国教育界也是有理论专家的。一看原来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的,顿时明白了过来,这些理论用的是我们老师熟悉的语言体系写的。

深度学习之理解

我们可以先从几个熟悉的名词入手: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单元整组教学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概念其实都包含在“深度学习”的内容里。“深度学习”的概念如果正儿八经抄下来,还费不少笔墨,也不一定马上能明白。照我粗浅的理解,咱们可以把前面几个专业名词连成句子,差不多就是“深度学习”的简单概念,如果想要更宽泛易懂地理解,那么“深度学习”就是集合过去所有课改成功之处的教学,能触及学生心灵的学习。别小看“心灵”一词,这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重大突破,书中有的篇章更是直言“灵魂的教育”。树人树人,树的是人的心灵(灵魂)。

有意思的是,“深度学习”这一名词本身来源于人工智能领域,专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能深入学习人类的知识。你看,机器人都已经开始深度学习了,我们人类的教育再不改变,还像“机器人”一样学习,真的会被机器人取代。

深度学习之载体

如果是一位教育小白来理解“深度学习”,我就告诉他“深度学习”最佳载体(等同于)就是“单元整组教学”,书中更简单言之为“单元学习”,因为书中第三讲《怎样实现深度学习》整一讲就是围绕“单元学习”在讲。

我把第三讲的提纲列出来:

一、把握深度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

(一)如何选择单元学习主题

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有四个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学生实际情况。

2.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有四个思路

按照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来组织(按教材单元来组织);

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把整个学段相关内容提取出来设计单元);

按照主题性任务来组织(侧重知识点的主题设计)

按照真实情境下到学习任务跨学科来组织(类似项目化学习,其主题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涉及到跨学科的学习)。

3.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有三个关键步骤

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生情况,多方论证。

(二)如何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单元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特征

各学科单元学习目标共同特征: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进阶。

具体四个特征:一致性,与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要求,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一致;发展性,符合学生实际,指向学生未来发展,同时指向学科本质的理解,基于具体学科知识的技能,又超越之;结构化,与其他单元相互关联,相互支撑;重点突出,明确简要。

2.遵循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三个关键步骤

依据课标,深入分析单元内容,厘清单元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标准,整体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分析学情,明确单元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及其单元每个课时目标。开放研讨,打造教研共同体开展研讨,确定目标。

(三)如何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1.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深度学习的特征

一是规划性和整体性。二是实践性和多样性。三是综合性和开放性。

2.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有三个步骤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预设学习过程中的苦难,给出基本应对方案,学习活动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团队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检验,不断优化。

(四)如何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

1.教师要深度理解持续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2.进行持续性评价有四个关键步骤

制定方案。确定反馈内容与方式。论证方案。公开评价标准。

二、实现深度学习有两个必要前提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

1.教师要深刻理解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2.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可以带来更有灵魂的教学

3.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二)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

1.教师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好的学习任务

2.教师只有尊重差异,才能够兼顾各类学生

三、抓住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策略

(一)选择情境素材的链接策略

多视角链接生活和生产策略。链接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策略。链接思想道德教育要素策略。

(二)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外显策略

1.通过学生的自我分析让思维外显(自述解题过程、讨论等)

2.通过学生的质疑辩论让思维外显(思辨、审辨、审辩等)

3.通过教师的连续追问让思维外显

(三)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策略

1.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任务互动)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师生互动)

3.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和交流(生生互动)

(四)团队教学研究点改进策略

1.教师要集体进行专业学习

2.教师要基于经验进行研究导向的教学改进

“单元学习”中等单元是我们目前教材最常用的“主题单元”,这个主题与核心素养贴近,但不割裂知识点的学习,而是要通过优质学习活动将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深度学习的单元设计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打破现有教材的内容编排,教师或教师团队根据教材——可以是整个学制年段中的教材,如整个小学阶段,从中把同一主题的内容挑选出来重新编排,设计成大单元;第二种是不轻易打破现有教材的单元编排——因为现在的教材已经吸收了深度学习的理念,都以主题单元来编排,而是以单元学习思路来组织架构单元学习的过程。专家的心思是不要轻易打破已有的单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考虑到按照课时进行的常规教学,也要设计跨课时或者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例如一个单元里的长作业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还有的学校设置长短课,长课以80分钟为一节,这样的设置非常符合单元学习的需求,因为有的活动可能要比较长的时间。这样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单元学习”实践下来,最亮的点是在项目化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有的老师创造能力强,会有不少很新颖的设计,特别是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劳动课程的推进,STEM或项目化学习的推广,大大促进了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然而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年来,我越来越冷静地看待这一阵阵“运动风”。项目化的学习活动,如果抛开教材内容另起炉灶似的新设计内容,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设计不当、条件不足、保障不到位,对学生有害无益,还浪费时间。有条件的学校是拿出一到两周的课时专门用于项目化学习。那种利用春秋假,春秋游组织学生场馆到此一游的,记录点问题答案,拍摄点照片视频,只是徒有虚表。所以,现在趋于冷静操作为让一个教材单元的学习,设计成项目化的学习,课时仍然不变,不过要求有比较核心的学习探究或实践活动,有的地区称之为长作业、大作业设计。在工作室学习中,虞大明老师针对小学语文学习,提出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把每个单元的习作设计成一个长作业,伴随着整个单元的学习,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也就是在学习单元习作的写法。这就是非常实用的好办法。

教改教改,主要是教师改,而且应该教师先改,先驱行动,逐步成为理论。如何改?我想:从上一节触及心灵的好课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悦读:深度学习,先触及教师的心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id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