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笔记简书电影
令人激赏的关于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的描写(一)

令人激赏的关于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的描写(一)

作者: 小坏蛋格瑞特 | 来源:发表于2017-06-01 23:53 被阅读61次

    今天我去图书馆借书,当我看到《那些难忘的声音》的书名的时候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作者张稼峰,他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专业“发烧友”。已经九十高龄的上译厂著名的配音演员和导演苏秀,为他亲自作序。苏秀老人不仅把他看成是知音,更当成是朋友。

    令人激赏的关于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的描写(一)

    作者张稼峰对电影配音艺术有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曾经的配音员,他关于声音的描写让我激赏不已。

    以往我看的关于配音的书,都是从事配音的专业人员写的回忆录或创作体会,介绍的是配音的经验和感受,让我学到了配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而这本书是从一个听众的角度来写:如何欣赏译制片?这些译制片带给听众怎样的感动?配音员的声音如何在听众的心里产生美的感受?在作者受难的岁月里,那些美好的译制片配音是如何温暖着他的?

    对于一个从事配音工作的人来说,这些来自于观众的感受是极为宝贵的。不仅可以让配音员深刻地体会到配音工作的使命感,还可以让一个配音员站在观众的角度去配音。

    相信他对于声音的描写和对台词的分析,对于我这样一个痴迷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朗读者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幸喜我收藏了全套上译厂译制片的碟片,如果我按图索骥,将书中提到的那些精彩的配音台词,找到相应的电影,细细欣赏、细细品味,那该是怎样生动的有声语言的艺术课啊!

    一想到这个念头,我就倍觉幸福。


    现在我就把他关于声音的描写摘录如下:

    (一)关于上译厂

    上译厂就像一个管弦乐团,每个配音演员都代表了一个声部。

    (二)赵慎之

    在谈到配音演员赵慎之《华沙一条街》为一位十来岁上下的小女孩雅嘉配音时,他是这样描写的:

    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幻想啊!那个引起我美好幻想的小雅嘉,她的声音甜美纯净,就像一只盘旋天际的百灵鸟的啼鸣,时时召唤我回到童年的时光。

    (三)邱岳峰

    我在前面把赵慎之的许多台词比喻为宣叙调,而邱岳峰的这段台词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咏叹调,一首当作小夜曲唱出来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是如此神采飞扬。

    (四)林彬

    在上译厂的配音员中林彬的名字则不应被遗忘。我们那一批热爱配音的朋友就曾把林彬比作水晶长笛。她的声音悠扬且不乏厚度,高贵起来俨然像皇后,情绪一变,她的声音又能把你带到俄罗斯北方,那声音就像划破圣彼得堡漆黑冬夜的一道闪光。到阳光明媚时,她的声音又仿佛鸽哨,乘着鸽翼在山谷和蓝天回响。就音色的华美高贵这一点,很长一段时期,上译厂都没有别的女声能与她旗鼓相当——直到多年以后,曹雷脱颖而出。

    林彬在《列宁格勒交响曲》中曾经朗诵过一首诗。这首诗被林彬的声音赋予了更加动人心魄的精神内涵。这声音是某种极致状态下的人生,是接近绝望的临界点的希望之声。它维系着人们心中最后的良知,维系着人们最后的希望。乍听林彬的朗诵会觉得她似乎不动感情,语调平静,就像平常说话,没有刻意的抑扬顿挫,没有故作玄虚的停顿。一句接着一句,完全不同于现在让人听腻了的那种拿腔拿调的停顿和被刻意突出而且拉长的重音。

    我一直在思索,如此朗诵出的诗篇怎么竟能对人的心灵产生那么强烈的撞击。我可以起誓,自从听了林彬的这段朗诵,多少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听到其他人能把一首中文的诗歌朗诵得如此感人。我想,无论是从事播配音工作的人,还是从事表演艺术的人,不妨都听听50多年前一个前辈艺术家的朗诵,看人家是怎样朗诵的。

    (五)孙道临

    说孙道临的声音无与伦比,并非溢美之辞。他的声音犹如斯坦威钢琴的音质,纯净得仿佛是上帝给我们听觉的恩赐。

    上面引用的这段独白通过哈姆雷特之口又出现了一次,其优美的韵味儿,堪与肖邦的夜曲相媲美。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一般心理活动是不开口说的,念这种台词跟念普通台词的发声方法不同,他需要一种有别于念普通台词的嗓音,虽不能说这种嗓音完全等同于声乐里的假嗓子,但有点类似,姑且把这种声音称作半假声。

    他让我联想起胡庆汉在配《红与黑》中于连大量的心理活动就是运用这种半假声来表现的。在同一段台词里真声和半假声交替使用。这种手法只有电影才能做到,在戏剧舞台上做起来很难。

    孙道临的配音不是复制生活中的语言,上面这个配音段落不论是真声或半假声,都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诗的语言。

    他像歌剧里的咏叹调一样具有旋律感,也具备一首咏叹调所应有的节奏、强弱、休止和延长等声音特性。

    此外,他的音色和音质,跟声乐里的美声有许多相似之处。闭目聆听这样的台词,跟听柴可夫斯基、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咏叹调时的体验是大致相同的。孙道临的声音纯净得几乎透明。

    我更感兴趣的是哈姆雷特在演出前对戏子们说的那段话:

    念台词要念得跟我一样,很顺当的从舌尖吐出来。有许多演员,他们爱直着嗓子喊。那我宁可找个叫街的来……千万不要这样用手在空中乱劈一气,要做得自然些。

    即使感情激动、爆发,甚至于在狂风般的冲动里,你们都一定要记得有节制,做到雍容大方。

    哦,我最讨厌有些人戴着假发在台上乱叫乱嚷,龇牙咧嘴地做戏,把观众的耳朵都震聋了。而这些观众大多数什么也不懂,就喜欢看个热闹劲儿。这种演戏的该打!演戏,火上加油一定要避免……

    可也别太温了,一定要非常细心的来掌握你自己,要用动作配合台词,用台词配合动作。特别注意一点,千万别超出生活的分寸。”


    这段话是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出的对戏剧表演的看法。他告诫演员保持本色,“温”“火”的度是戏剧表演的基本准则,也是打动人心的要诀。

    孙道临塑造的众多荧幕形象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正在于它不温不火、不留斧凿痕迹的表演风格。

    配音时,他对角色的把握就更为精当,他善于用漂亮的音色表达情感,但漂亮不虚华,因而角色的情绪感染力也愈加强烈。

    上面那一段台词明明是在训诫戏子,但听起来合情合理,而且还娓娓动听,不得不说这正得益于孙道临平易近人的语调。

    令人激赏的关于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的描写(一)

    他其实也是借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知道影片中哈姆雷特的台词不但有平静到激越、还有理智到疯癫,在配音过程中言语表情要不断随之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孙道临把“温”“火”处理得恰到好处,真可谓应付自如。

    孙道临在电影配音艺术上的成就还表现在它配的电影旁白上。

    不要轻看了旁白,他在电影中的作用不止在于简单的提示。好的电影旁白,还有预示或解构情节、阐释影片主题、表明创作意图的作用。

    孙道临在影片《战争与和平》从开始及结束时的旁白,丝毫没有用那种高八度的语气,口气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而正是这种口气,产生了令人心悦诚服的效果。

    这是否还说明了一个道理:艺术中的娇柔造作,如果总是让人厌恶的话,那么质朴就应该是艺术创作中最应该遵从的准则。

    孙道林在影片《战争与和平》中的旁白听来颇觉舒缓,在舒缓中不乏一种洞察一切的深邃感,其中包括对某些不合理性的人类行为的忧虑和谴责。这部电影的旁白有很大的理性成分,它既体现在旁白的内容中,还体现在孙道临的语调中。

    我揣测体现在孙道临旁白语调中的理性绝非凭空而来,是否可以认为这种理性成分正是这位大师人格中所固有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夜阑风静时:作为一个七零后,几乎看遍了7.80年代的经典。这些好声音是我抹不去的记忆。我要去买这本书。✊
        夜阑风静时: @小坏蛋格瑞特 以前,广播电台经常播电影录音剪辑,听剪辑猜影片,是我最拿手的。😀
        小坏蛋格瑞特:@夜阑风静时 您的留言给了我启发,因此我又加了几段。
        小坏蛋格瑞特:@夜阑风静时 其实上译厂五六十年代的译制作品也非常精彩。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对应着书中提到的台词来听配音,收获会更大。
      • 格蕾丝姐:你现在对有关声音的一切都入迷啦:grin:
        小坏蛋格瑞特:@格蕾丝姐 我一直都对声音入迷啊:smile:

      本文标题:令人激赏的关于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的描写(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jy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