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桑夏
上周五晚上,收到一个好多年没有联系的前同事的微信,她说“我厚着脸皮找你推荐几本书”,我说这对来说是个大惊喜,我万万没想到她是找我推荐书籍的。
读到喜欢的书时,我偶尔会在朋友圈分享,收到信息这样的信息每次都是高兴的。
我一直喜欢看书,是真的;我一直喜欢买书,是真的。可是,买了不看、或者半途而废,也是真的。
去年疫情期间,平常喜欢往外跑的我不得不节假日也宅着。于是4月份开始,我选择了每天看书阅读。
基于我自己的阅读“个性”,我还报名了一个阅读+写作模式的社群(漫薇手迹的书写人生)。我还记得当初开营时,我写下的入社目标之一就是要优化阅读习惯。
为期半年的社群早就结束了,我这个习惯还留着,我也真切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至今持续了近一年,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收获,我想分享这几点
阅读习惯的改变
我每年都会读一些书,不过从来没统计过数量,也都是读一些简单易读的。
我选书一般是根据各大榜单,或者书店的畅销书,还有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作者会留意一些。
阅读的时间也不规律,想起来了就看看,闲了就逛逛书店,有活动了就囤书。但是,读书只是我生活里可有可无的一个消遣。
现在,我会跟着主题书单阅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找相应的书籍阅读,也会根据书里的内容思考自己的日常、思维,积极吸收有益的知识,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也不再随便囤书了,打开的书也能一本本接着看完。
这也带动了生活与工作中很多习惯的改变,我更喜欢列清单,然后一条条划掉,就像一本本打开了书,有序地完成阅读。
老实说,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你有过吗?有的话,我相信你一定懂的!
心态变了
尽管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读书之后,这一点的感受会更深切。
认真阅读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比想象中还多。别人通过以书的方式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惑所得,或许有一些我们有同感、也经历过,可是我还是会感慨:我怎么就不能这么表达出来呢?我之前怎么没这样做呢?
阅读真的想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
我也会因为生活里一些不快而难受。现在,我懂了“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上帝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所以,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之前,我沉迷于各种微习惯的养成,一个不成试另一个,都不成时我就怀疑自己,现在我知道了,注重习惯养成的方法或许会更容易做到。
之前,我会羡慕为什么别人做什么都那么高效,现在我知道了每个人有效地做事都有自己的法宝。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的心态就轻松了,再也不去计较一些鸡毛蒜皮,轻松向前。
在阅读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世界也就随之改变了。
认知的改变
同一本书,总有不同的评价,我们也不难看到类似的评价:这样的书也能出版?以前我也这样独断地判断一些看过的书。可是,现在我却思考,一本书的价值到底该怎么判断呢?
拿心灵鸡汤类的书举例,,很多人对这一类书表示不屑。他们觉得这种书太矫情,只适合那些愿意买单的人看看,灌迷魂汤似的。可是,我想,如果其中有某一个故事给一个人带来了一点点启发,那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
就算很多人对心灵鸡汤不感冒,但还是有人能从中获得过力量,那就够了,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实现了。
我以为的世界,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全貌。以更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能更容易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人生海海》里的上校经历过那么多磨难,最终却把所有遗忘了,活得像个孩子。有的人可能乎觉得不可接受,或者觉得他是逃避那些痛苦的回忆,我们无从得知。我却觉得没什么不好。
我身边有个避无可避的人,喜欢把一些负能量的词挂在嘴边,一点不好就说“倒霉”,谁做得不如她意就是“傻子”,诸如此类。一开始我真的受不了。
后来,我觉得既然避不开,就像那些我不喜欢的书,那么我要么就干脆不看。所以,我刚开始会安慰她,后来再听到这样的话,直接无视,也不再安慰。
以前看到“要么读书要么旅行”,我觉得这真是一种浪漫主义。经过过去这些日子,却不得不承认这是生活哲理。
旅行,有脚步丈量世界,一切能亲眼见证,身临其境去体会最直接的感受。一次性将五彩缤纷的世界纳入心底。而读书,我们也能通过他人看尽世间万物,更能领略别人的真知灼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