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规模》6 公司的命运
规模决定了生物体的能量汲取能力、力量和寿命。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产出、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规模,也能决定公司的宿命。

想要让系统能够发展壮大,汲取的能量必须大于消耗的能量。

对生物体来说,k=3/4。这是一个次线性关系,说明生物的能量汲取能力跟不上体重的增长,所以长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长了,只能停止长大、成熟、然后衰老。
对城市来说,k=1.15。这是一个超线性关系,说明城市创造财富的能力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原则上城市可以一直发展壮大。只要有人口供应,只要地球资源够用,城市永远不会老。更好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度率是 k=0.85,说明城市不但可以一直长大,而且还越大越环保。
对于公司
销售额,正比于雇员人数的0.98次方。这差不多就是 k=1,也就是线性关系。
这0.98是否能约等于一还有待考究。
所以对公司来说,似乎是个 k=1 的线性关系。这说明公司是处在城市那样的无限潜力发展和生物体那样有限发展之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力量推动公司越来越大,也没有什么明确的限制要求公司有固定的寿命。公司的标度率,正好处在发展的边缘。
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这就是说,如果你随意跟踪不管多少个公司,每经过10.5年,它们就会死亡一半。这个半衰期跟具体的行业、公司的大小、什么时候上市都基本没关系。
公司能存活一百年的概率,差不多是百万分之45!
很多“百年老店”几乎都是在一个家族里代代传承的小作坊。比如一个日本旅馆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根本原因是他家有个温泉 —— 没人跟他家竞争,他家也无意做大。
理性地看待公司,其实开几年死了都算正常。旧公司不倒闭,新公司哪有出头之日。
城市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城市的产出是由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决定的。连接导致创新,这是一个1+1>2的过程。城市壮大,是因为城市随时都在更新和突破自我。
生物体的生长有极限,是因为细胞一旦长成,基本上就只消耗维护资源,不生产新的东西。两个细胞不会发生连接、不会在生物体内爆发一次革命。
公司在创立之初是非常创新的,但是一旦业务定型,能够系统地从市场上赚钱的时候,它就没有必要再冒险创新,它会越来越依赖现有的业务模式,它再雇佣新的员工,也只是为了发展现有的业务而已 —— 它会越来越像生物体。
总结
第一,我们见识了数学的力量。生物体、城市和公司,表面看来好像可以有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被非常简单的几个数学公式左右。
第二,成长方式决定宿命。如果不是算过数学标度率,有谁能想到,靠吃饭生活怎么就不可持续,靠连接生产怎么就能发展壮大了呢?
第三,胸怀决定格局。
如果你对自己的成长方式完全被动,基因怎么设定的你就怎么长,那你就是生物体的命运:寿命有限,将来必死。
如果你能主动掌握自己的成长,认准一个方向专注地做下去,那你就是公司的命运:可以发展壮大,但是永远伴随死亡风险。
如果你能海纳百川、不设成见,随时拥抱各种创新和连接、甚至是帮着别人连接,那你就是城市的命运:你的发展是无限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