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风雨哈佛路》:浅谈主人公莉丝转变之路的促成因素及其启示

《风雨哈佛路》:浅谈主人公莉丝转变之路的促成因素及其启示

作者: 此地芳菲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12:52 被阅读0次

前言:《风雨哈佛路》是作者莉丝.默里讲述自己如何战胜逆境,考入哈佛的真实故事。

莉丝.默里出生在一个糟糕的家庭:母亲吸毒、卖淫、双目几近失明、改嫁、患有遗传性精神病、艾滋病;父亲吸毒,贩毒、坐牢、同性恋、患有艾滋。莉丝15岁开始流浪,在经历母亲死亡及迷惘困顿的生活后,莉丝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2003年,莉丝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莉丝的求学之路鼓舞了很多在困境中的人。与电影《风雨哈佛路》不同的是,这本《风雨哈佛路》几乎以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了莉丝童年的生活,仅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她的求学之路。事实上,童年的经历奠定了她能够走上哈佛之路的基础。

在我看来,与莉丝的求学之路相比,莉丝是如何从逃学、流浪走向决心求学以及这种转变的原因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具有现实意义。我将从人物动机、家庭影响、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分析莉丝转变之路。在文章的第五部分,我谈谈莉丝的人生经历给我带来的几点思考及启示。

01、浅析莉丝转变的人物动机 :莉丝对生存的强烈欲望、对爱的渴求,以及主宰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莉丝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求生欲。父亲不喜欢女孩子,莉丝就学着男孩子气一点;她会从姐姐犯的错中总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家里没吃的了,就去超市打包,去加油站帮忙加油;父母太吵,就离家出走;学校没意思,就不去。她一生都这样计划自己的需求,用她的话说,她也总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莉丝也非常希望能够拥有爱。从记事起,父母就已经在吸毒,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莉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希望能从母亲那得到希望,可是母亲没有看她一眼。她哭泣,说违心的话,都是为了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在离家出走后,莉丝其处于一个非常自责的状态。她觉得自己背叛了她的母亲。母亲如同生活在地狱里,而自己却无法保护她。在母亲病危之际,她看到母亲羸弱身躯,全身都在发抖,她没有办法接受这一切,也无力改变母亲的现状。

莉丝的父母都被毒瘾扼住了喉咙,每次母亲带着哀求的声音回答发放救济金的老太太时,都让莉丝感到害怕,因为那些陌生人能够决定他们的生活。他们能给他们生活的来源,也能随时拿走。这种不安全感和毫无选择的生活让莉丝非常痛苦,因而在莉丝心中根植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在我看来,莉丝的转变是为了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流浪街头的莉丝过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生活,她必须作出改变才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因而这种改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我们在谈论莉丝求学过程中战胜的困难时,必须要考虑莉丝的处境。我们不尽力往往是因为有很多选择,而莉丝别无选择。

02、浅析莉丝家庭对她的转变的影响:染了全部恶习的父母给莉丝一个反面的范例,同时又不可否认这对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莉丝的父母几乎沾染了全部的恶习,这些恶习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让莉丝从小就看在眼里。

清醒时,母亲与莉丝也有一些温馨的举动。但是每次毒瘾发作,母亲就会用冰冷的眼神看着莉丝,这种眼神让莉丝此生难忘。虽然后期莉丝的母亲想逃离这种生活,但她已经患了艾滋,受尽折磨。这种爱的人的亲身经历给了莉丝最有效的劝说,她决心拥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生活。

与此同时,与雷娜相比,莉丝的父母还保留在一丝人性。雷娜的母亲经常用雷娜与毒贩子交换毒品,而莉丝的母亲在听到莉丝被猥亵后的经历后,精神失常了。同样莉丝的父亲也在莉丝小的时候捡些东西回家,让孩子们高兴。他们从来不是尽责的父母,但是也没有沦为牲畜,在莉丝的内心保有了一丝爱的希望。

在我看来,尽管莉丝的父母将生活搞得一团糟,也无法满足莉丝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出生于这样的环境的莉丝,反而对导致父母糟糕生活的源头极度厌恶,比如她从不沾毒,也不喝酒,对酒甚至有种生理上的反应。这种反面教材起了很好地警示作用。同时,莉丝父母的偶尔清醒也在莉丝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爱的种子以及对正常家庭的向往。

03、 社会交往给了莉丝思考与温暖:男友的堕落与欺骗刺激了莉丝对生活的思考,而朋友们的收留、陪伴让莉丝保留对生活的热爱。

卡洛斯同样是在贫民区长大的孩子, 9岁父亲死于艾滋,母亲也是个瘾君子,从来不管他。他说:"她关心的是吸毒而不是我。我知道,毒品是她的一切。我只能靠自己。"这让莉丝开始思考他们在心灵上的契合处。而卡洛斯她的幽默、聪明论多么艰难他都会笑对生活的态度更是深深地吸引了莉丝。最致命的吸引里在于卡洛斯编造的7000美元遗产的故事,让莉丝有了拥有一个自己的家的可能。

然而,卡洛斯的行踪总是很诡异,他的承诺也迟迟未兑现,这让莉丝感到不安。直到有一天,莉丝突然意识到卡洛斯穿着宽松的牛仔裤、手机、国王串珠的装扮,像以前的毒品贩子邻居,卡洛斯很可能是个毒贩子。而事实也是如此,卡洛斯的行为越来越神经质,他把莉丝带到了汽车旅馆,莉丝不敢反抗,只好安静地顺从。在汽车旅馆的日子是莉丝最痛苦的日子,那种不安、孤独、无力感让莉丝有了对生活的思考。

在我看来,卡洛斯的存在是莉丝的一个转变重要因素。这个人物在电影里并没有出现,但是他给了莉丝希望又转瞬成泡影,又让莉丝经历了完全依赖别人无法决定自我的极度惊恐,这强烈地刺激了莉丝。也是莉丝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的一个开端。

与卡洛斯不同,莉丝的朋友们在莉丝孤独无助时给了她温暖,让她有了归属感;在莉丝颠沛流离之时收留了她,并给她吃食,甚至不惜为此与家人争吵。正是这些朋友们的相助使莉丝没有陷入绝望的境地,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思考转变之路。

04、 非传统学校的兴办、媒体助学以及各种社会支持让莉丝的转变更有希望。

如果说前三个部分的因素使莉丝有了转变的动机,那么非传统高中的兴办、媒体助学以及各种社会支持让这种转变成为可能。

佩里,一位充满激情的英语老师和教师工会主席特.布罗维迪,一个毕生致力于更好的教育赋予青年人能力的老师凑到了一起,他们设计了一所学校,可以为边缘学生服务。正是这个学校让莉丝看到了希望。而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成为莉丝敬仰的对象,成为她在黑暗和迷茫世界中的指路明灯。

《纽约时报》向合格的大学生每年提供12000美元的资助的本科生奖学金计划,让莉丝进入媒体的视野,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让莉丝转变之路更加顺畅。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教育体制、社会支持对整个事情的完成的重要性。在莉丝饥寒交迫之际,为莉丝提供的社会支持给了莉丝希望,让她即使是忍受饥饿、困苦,也能坚持自己的决定。

05、莉丝是不幸的,她的童年混杂着肮脏、饥饿、孤独、不安,她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出生,这一切她都无法选择;但是莉丝又是幸运的,她做了自己的主人,成功走出了那些羁绊她生命的东西。从莉丝的经历中,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其他,抱怨终不能改变什么

没有四肢的力克.胡哲在《人生不设限》里有一段话:

"你现在的生活或许一团乱,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更好,但是我要告诉你,只要拒绝放弃,就会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着你,请把焦点放在你的梦想上,尽你所能去逐梦,你有改变环境的力量,所以去追求你真心的渴望吧,无论那是什么。"

莉丝的父母将生活搞得一团糟,自己被毒品扼住了喉咙。他们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选择的机会。而作为女儿的莉丝没有活在抱怨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与父母共同的命运,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同样,莉丝的朋友们虽然能够在莉丝困顿时给予帮助,但是"朋友不会为你付房租",朋友只能尽到自己的那么情谊,他们不为莉丝的人生负责。当莉丝意识到这点,她知道改变的时刻到了。

挣扎于生活的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怨他们没有能力不能为你的前程铺好路,抱怨他们不懂爱让你心灵收到伤害。但是看到莉丝的家庭,应该没有比这更糟的了吧?

生活又岂有十全十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活在抱怨中的人,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去改变这一切,而将责任推脱给他人。做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依赖者,会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爱与希望能够点燃人的斗志,让人追寻生命的真谛。

童年的莉丝总是逃学,因为她害怕同学的嘲笑,老师虚假的脸面,她不曾试着去了解任何一个老师。直到遇到了非传统学校的老师们,这些老师用真诚和爱教育着像莉丝一样想要改变的孩子。每次莉丝感到迷茫和黑暗,老师成为她的指路明灯。在那些困顿的日子,莉丝的“组合家庭”让她有了归属感,他们提供食物、提供住宿、提供爱与温暖。

正是父母的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导都让莉丝在心中保有爱与希望,正是这种爱与希望激励着她走出困境。

著名导演王小帅曾这样阐释自己的电影视角:

“我始终觉得人是一个太弱小的生命体,所以对处于任何状态下的人,我都试图以一种温暖、怜悯的态度去解读他。”

人是一根苇草,风容易折倒,雨可以淋湿,但是人与苇草又绝不相同。人有爱,人有希望,在这些爱与希望的支撑下,人的潜力巨大。而爱与希望的缺乏会让人绝望,因而走向可能追求存在感的任何手段与方式,暴力、自残等都因此产生。内心有爱与希望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抱有斗志,并凭着这股斗志追寻生命的意义。

如果我们还有余力,如果我们心怀悲悯,给予身边的人多一份爱与温暖,这个世界会多一份奇迹。

③ 良好的教育体制、社会支持可以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如果没有非传统高中的存在,没有社会支持的存在,莉丝可能在饥饿迷惘中走向不同的命运。尽管她有了转变的想法,但她的生存状态不可能存在如此大的改善。正是这种教育体制和社会支持让像莉丝一样的人有了希望,走出困境。空有一腔热血并不能改变什么,搭建梦想实现的桥梁才能使梦想不成为虚幻的泡影。

我们知道,良好的教育体制、社会支持是一个追求公众幸福感所必不可少的。过去,我们一直在讨论高考制度是相对公平的一条道路,让所有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展现自己的能力,获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是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一考定终身”,如果学生成熟较晚,无法与大多数人同步,那么他就失去了可能跟上节奏的机会。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模式,让这些孩子也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同样的谋生起点呢?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包括社会支持的建立,一份免费的午餐,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对于那些处在困顿中的人来说,这是及时雨,是漂泊生活中一个安定之所。

结语:

看完了《风雨哈佛路》,我既为女主莉丝的童年经历唏嘘不已,又为她成功走出困境的所作出的努力所折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当生活没有给予你优越的条件,你将如何自处,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呢?莉丝的经历带给我们力量的同时,也让我们生活的本质有了思考“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雨哈佛路》:浅谈主人公莉丝转变之路的促成因素及其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lp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