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单位的老领导闻听我退休,大吃一惊,微信上连连叹“不敢想象!”他印象中我的我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至少停留在15年前我调离原单位时。我闻听他70岁了更是惊得合不拢嘴巴,知道他比我年长不少,但印象中也就七八岁,没想到我们有15年的年差距。
我永远是他印象中的小丫头,他永远是我印象中的老大哥,感觉这才走了没多一阵子,猛然间发觉,小丫头变成了中老年妇女,老大哥已进入古稀之年。他即兴来首五言:弹指一挥间,生息已暮年。但愿人长久,夕阳情无限。到底是老报社主任啊。我只能回句鸡汤文:没认真年轻过,就选择认真老去吧。我们共同慨叹:你说人这一辈子有什么过头啊!
这是真的,人这一生就如草叶上的露珠,转瞬即逝。
因为是新出炉的退休身份,目前还处于躺平期,所以真心请教老主任,作为资深退休人员,大家都是怎么安排生活的,我想参考一下,以利自己躺烦后,系统筹谋下半场。
老主任的夕阳红日子很充实,上午打乒乓球,下午吹口琴,还参加了市级合唱团。但他说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同事得马上一聚,而且得恢复常聚状态。我说必须滴。
有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三十多年职场生涯中,印象最深、同时也是最喜欢的,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原公司报社那些年辰光。最初入报社是在老主任手下,老主任调职后我接任。后来还兼任一本系统内刊物主编职务,每天脚不沾地肋下生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我从没觉得苦累,首先是年轻,其次因为是负责人,所以有一定的权限去根据自己的喜好办报纸、办刊物,那是爱好跟职业真正合二为一的难忘年月。
内部报刊嘛,肯定要经常审编一些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的人物通讯,也鼓励编辑们多去挖掘此类正能量题材。记得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挂几天吊水,每天都要求让护士在左手扎针,即使左手扎成马蜂窝也不能扎右手,我得腾出右手拿笔改稿子。改一篇基层班长受伤仍坚持带班员抢修设备的稿子时我心里自嘲,要是手下编辑看到我此时的状态,一篇新稿子又有素材了。
我是落叶归根状态,这些年跟旧同事走动不多,老主任和其他人一直有联系,疏密不同而已。我们一小时内火速建起“老报社”八人群,这其中我只有两人的微信,至于其他五人,当年作别时,还是QQ一统天下之时。
大家纷纷在群里献上近照,还好,除了头发颜色和稀密度外,面容上大家变化都不算大。现代人的五六十岁,跟传统观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实在搭不上边,当然,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年轻人肯定不认同。不认同就不认同呗,我们年轻过,他们老过吗?
大家在群里七嘴八舌,听起来个个还是当年的语言风格。仅以聊天内容看,我感觉不到我们分别了15年,就是不知道见面的实地感受。毕竟当年作别时,大家尚保留着最后一丝少年英气,今朝再聚,鬓已星星也。中间那一大段岁月,大家各自听雨客舟中,体味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走了那么久,都变了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