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发技术文章了,最近一直的加班让身心俱疲,但好歹能有所成长,或是技术或是话术,或是谨慎或是周虑。有长进总归是好的。
现在慢慢的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喜欢写心得写体会,触景生情彷佛打从娘胎里带的,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
全国的疫情态势忽暗忽明,匹夫有责的大同,回家总要和它挂钩,我想回家的念想也随着它漂泊不定。就拿北京来说,每到大节日总有零星病例出现而让回家的时间不断向后推延,国家防控,公司防控,每天的出行从想最开始想的工牌有没有带变成了口罩,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后是一个个为了阻击疫情的人民的伟大斗争。
从去年异地过年到如今十一,只有五一节赶了个空档回去了几天,每一个带月荷锄归人,在北京这种包容性极强的首都,都应该有着但使愿无违的念想。今天是我想家的又一天,这个念想也随着如今的北京低风险,年假未休愈发强烈。
加完班,穿越黑压压的公园,看着天上的星,它随着我走动想起了儿时和小伙伴争论月亮到底和谁走而追逐月亮的场景,最早的乡思是举头望明月,最迟暮的乡愁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现代人都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做任何事都先考虑其成本的思想,这样才能高效的过好在人间的每一天,回家的成本,如今整个首都都处于低风险,我途径的城市也是低风险,对社会压力不大;另一方面薪资对我这个还没有成家的人几乎没有威胁,时不时的“不被认为的加班”的工时对公司来说就是我提请回家的体面,答应带着电脑是我最后的倔强,工作狂的我陪伴女友的时间在她看来永远是不够的,所以唯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女友,好在她很懂我,知道冬奥会在年关,现在能回的话谁又愿意等不确定的以后呢?那还等什么,立即提了。这就是我对回家的念想,多了很多,想了很多。如果你也是现在想回家的人,你会想哪些呢?会和我一样这样想来想去不断考虑成本带来的收益最大化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