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歌女的前世今生
——浅论文学的源与流关系
《天涯歌女》是1937年上海国泰影片公司拍摄的《马路天使》的插曲,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贺绿汀,由30、40年代的著名歌星“金嗓子”周璇演唱。周璇婉转有穿透力的歌喉加上电影当中的天真婉丽扮相使得这首插曲红遍大江南北,她本人也成为了深受大众喜爱的歌星、影星。一路走来,《天涯歌女》已经成为了文艺创作的一个母题,在此我们尝试探究《天涯歌女》的前世今生,以探讨它成为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
贺绿汀在作曲时,从江南小调《知心客》的曲调当中汲取灵感。而田汉作词则是对1927年欧阳予倩导演的电影《天涯歌女》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田汉的这首电影插曲,直接取名“天涯歌女”:“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爱呀爱呀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天涯”“北望”二词很好地承继了1927版《天涯歌女》的流浪因子,“知音”“患难之交”二词尤其针线譬喻则带有明显的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侠”精神因子,而在这凝重江湖语境中生发的“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则超出欧阳予倩一筹,企及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之忧思与隐虑,暗合中国古典诗词之永恒基调,具有人生哲学之况味,初露叙事母题之端倪。
田汉、贺绿汀创作的《天涯歌女》读者接受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内涵。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天涯歌女》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追求“小妹妹”和“郎”之间的热烈甜蜜感情,第二是向往患难之际知音不离不弃的坚韧品质。这也与电影《马路天使》的剧情契合。
因为《天涯歌女》的丰富内涵,后来的读者对它进行再创造,形成了它的“今生”。光是电影《马路天使》的翻拍,就达到了4部之多,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表现漂泊之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电影翻拍以外,还有很多直接引用《天涯歌女》形式以表达思想内核的艺术形式,比如2011年常州现代锡剧《天涯歌女》,在传统锡剧的表演基础上,加入江南小调,运用现代乐器演奏和颠沛方式,更加细腻、生动地演绎了以常州籍文化名人“金嗓子”周璇与严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以其个人轨迹折射社会变迁的故事。还有2016年的电影《驴得水》当中的插曲《我要你》(樊冲作词作曲)在间奏当中直接引用了《天涯歌女》的一小部分,二者虽然是不同的人作词作品,配合起来却十分和谐。原创部分表达了女主人公张一曼对美好恋爱自由生活的向往,画面美妙和谐:“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而加上《天涯歌女》的部分》“天涯啊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我们俩是一条心”之后,更直观地描绘了女主对于“知音”的向往,二者相得益彰。除了思想内容,电影当中的时代背景也十分相似,一个是一战期间,一个是二战期间。这也注定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定要历经波折。2019年在节目”我是歌手”上由组合ANU呈现的融合了其他语种对《天涯歌女》进行再创作的藏语歌曲同名歌曲,吴侬软语江南小调混合现代电子音乐,搭配藏语说唱,热情直观地呈现了人们对美好恋情和生活的向往。
我们有过很多江南小调,为什么这一首从《知心客》进化而来的《天涯歌女》会如此受欢迎?首先来讲,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给它创造了无数的观众,但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其思想内核没有过期并且符合每个时代的人的追求。自古知音难求,人们对其的期待,是艺术创作的源头。这才诞生了《知心客》。经过妙笔改造而成的《天涯歌女》,则以其更为高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多样的情感,它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流”,为其他艺术作品引用。只要人们对美好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没有消失,现实的窘境不再为难有情人,那么《天涯歌女》的再创作,就永远不会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