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学与好工作

作者: 卓雅的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20:12 被阅读0次

    卓雅的故事/文   (原创)

    图片发自网络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领域永恒的研究课题,也是全社会乃至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员,一直在探索、研究。以此文与大家分享思考的部分内容。

    电视剧《小别离》引起不少人关注。海清饰演的中考生家长,情绪焦虑、烦躁,她有句口头禅:“中考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如此一来,好像孩子的一辈子都没希望了。这个逻辑推理,代表了剧中家长的心声。现实中,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也为数不少。

    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传统的陈旧观念在起作用——即要培养孩子成才就必须参加高考,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殊不知,现在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已经架起,我国现在已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此类大学内,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通道已经形成。报考中职或高职院校,同样能够通过努力取得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上不了高中才上中职学校。因此,有的家长孤注一掷,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硬要孩子上高中考大学,弄得孩子不仅学习跟不上,还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依然不能如愿考上大学——结果,耽误了孩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优势,如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运动、人际关系等是不同的。

    许多家长为孩子不能上大学而纠结,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从众随大流。笔者有个朋友,在孩子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明明知道考大学无望,可全家共同的目标定位就是要考上大学。每次大考小考,看到孩子的成绩,家长就烦躁、郁闷,把恶劣的情绪转嫁给孩子,可想而知亲子关系异常紧张。后来,全家调整了目标定位,改为提前报考高职,家庭生活立即和谐起来。更为可喜的是,孩子高职考试成绩不错,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毕业后,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劲儿十足;计划在合适的时候考专接本,如果将来需要的话再考研究生。

    其实,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只是一个过程,无论是上高中考大学,还是上职业院校再接本甚或考研究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选择适合自己也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然后既能胜任岗位需要,又乐此不疲地工作——这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教育成功。

    (此文刊登在2017年2月23日《今晚报》副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大学与好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ow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