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决定世界万物发展的趋势,永远是事物本身,也就是内因,外界只能起到影响的作用。
拿我来说吧,我的小学是在农村读的,那个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每天去学校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这样就不会被爸妈、老师打骂,就别说让我发狠的读书了,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课外书,即使有,估计也被撕了折叠成飞机了。
小学在农村捣蛋,初高中很荣幸去了县城读书,我们这个县城也是三四线的县城,也是一个贫困县。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是很繁华的,没见过车那么多、楼那么高,街道上的人衣服那么漂亮、大家说话很多也是普通话……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觉得这里很洋气,说实在的也很向往。
我们学校也会表彰优秀学生,看见同班同学从容地走上了讲台,拿着奖金拿着奖杯,台上金光灿烂,台下掌声一片,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想要在这个县城有模有样,让别人瞧得起,竖大拇指,我就要好好读书,慢慢的,我就把学校发的课本反反复复去看,老师布置的作业认认真真去做,成绩也在慢慢的提升。
后来成功考入大学本科,去了外地省城省会,碰到同学都是全国天南海北的,生活习俗不一样,每个人的爱好相差甚远。面对同一种现象,别人原来可以那么想,可以那么去做,想要和大家有共同的谈资,想要让大家觉得自己说的对,我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懂得必须要多,见解必须要深,因此我做好自己学业的同时,也频繁的去图书馆借书看,这是自我的驱动。
大学毕业去了北京,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不学习,生存都是问题,尤其是空余时间做了多媒体,我需要日更写文章,回答问题,论社会经验我没有,更不可能去体验那么多的行业,那我怎么办?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做笔记,我现在一周至少读一本书,一年也得100本书以上……
总之,想要让一个人行为上有变化,作为一个教育者,你需要从思维上去改变他,让他明白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这个好处不要太远,而且要及时兑现,大小都无所谓,这个好处也一定要符合他的口味,是他用心感受到的好处,所以也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影响,在于点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