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醉爱诗生活浅秋文学河南师范大学
毛姆:我四分之三喜欢男人,四分之一喜欢女人

毛姆:我四分之三喜欢男人,四分之一喜欢女人

作者: 昨天还是今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08:46 被阅读0次

    文|似梦

    原创首发公众号:浅秋文学

    做有料、有温度的文学平台

    点击这里,更好阅读


    作为英国知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戏剧家,毛姆活着的时候是全世界名气最大、赚钱最多、说话最毒辣的作家,他的一生比他的小说更精彩——

    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

    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文学家救护车司机”,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

    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

    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1874年1月25日,在法国的英国大使馆的产房内,毛姆诞生了。他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位有名望的律师,母亲富家小姐。

    毛姆虽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但由于三个哥哥常年在英国求学,所以他从出生起就享受着独生子般的待遇,母亲给了他全部的爱,孩提的生活富足而幸福,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不会长久,如昙花,如烟火。八岁那年,作为他“世界中心”的母亲因肺结核撒手而去,让他一生都未能从丧母之痛中解脱出来,一直将母亲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和她的一缕头发收在床头柜里。

    过了两年,他的父亲,那个“活着的时候一直是个陌生人”的男人因胃癌去世了。失去双亲,他和哥哥们一下子成了孤儿。

    逝者已去,生活不会因父母离去而停止。哥哥们继续去完成学业,他则被送到了英国的伯父家中寄养。

    伯父是位牧师,但小气狭隘,伯母是个严肃刻板的德国女人,他们没有养育过孩子,也缺少与孩子交往的经验,不知如何与这个十岁的小男孩相处,毛姆的生活孤独而封闭,

    毛姆遗传了父母的小个子,还有口吃的毛病,被同学和陌生人嘲笑羞辱,他变得自卑、孤僻、谨慎,长大后被爱时都会感到尴尬。

    还好,有书在,书籍从此成了毛姆的精神慰藉,在阅读给他无限想象空间,他与文学从此结下缘。

    毛姆

    11岁时,伯父把他送到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坎特伯雷国王学校进行学习,在学校里毛姆成绩名列前茅,他也较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但后来由于患了严重的胸膜炎,不得不休学,等几个月后回到学校已跟不上教学的步调,这大大削弱了他学业上的野心——

    原本打算像哥哥一样顺利去读剑桥大学,对学校也产生了厌倦,最后他选择离开了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去了耶尔。

    16岁的他再次回到伯父家,对未来感到迷茫,整日无所事事。但他为了摆脱家庭,获得自由,他选择去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当了一年旁听生。

    从德国回到英国后,他发现伯父伯母老了,自己也长大了,需要自己独立生活。

    于是他靠死记硬背考上圣托马斯医院的医学部,学医五年,但他并没有融入医学院的生活,而且也没有当过一天医生,在医院的业余时间他还是会沉浸在读书和写作之中。

    但在医院看到每天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听过很多悲惨的故事,这些都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1897年9月,他以自己学医时熟悉的人和事为背景,写出并出版了《兰贝斯的丽莎》,仅仅两周时间,这本书就已告罄,需要加印,正是这本书的成功让他下定决心弃医从文。

    就在他开始准备在小说上大展身手的时候,盼来的却是失望,后面的投稿和出版并不顺利,屡次被拒,让毛姆陷入了焦虑与抑郁。

    不过,毛姆真正的抱负也并非写小说,他盼望通过小说的成名,进而进入戏剧界,剧作家才是他的真正理想。

    毛姆在戏剧创作上还是很成功的,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

    1908年,伦敦舞台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佛烈德里克夫人》、《杰克·斯特劳》、《杜特太太》和《探险家》,其中《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创下了在世剧作家同时上演剧目最多的记录。

    剧作的成功让三十多岁的毛姆名利双收,春风得意,成为伦敦交际舞台上的名角,开始频繁来往于上流圈子,接触各色人物,结交各大文豪和名流。

    毛姆一向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有了钱后,礼服礼帽手杖全套标配,闪闪发亮,“一副典型的爱德华七世时代温文尔雅的花花公子形象”。

    毛姆

    虽然毛姆在戏剧事业上如日中天,但是他在演员选角上还是缺少话语权的,经过几番努力才为他心爱的女人苏·琼斯争取到了一个在芝加哥公主剧院演出的机会。

    在1913年12月初,毛姆精心准备一枚昂贵的订婚戒指,赶到芝加哥,希望在自己40岁生日时向苏·琼斯求婚。然而一切并没有如预想般美好,打击来得猝不及防。

    苏.琼斯在来芝加哥的途中竟爱上了伯爵之子,两人已准备成婚,拒绝了毛姆的求婚。于是他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从美国回到英国。

    很快,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毛姆因年纪过大不能入伍,正巧红十字会招募人员,他立刻报名成为翻译。

    在发现前线更需要司机后,他返回英国学习驾驶,两周后再上前线,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

    由于毛姆通晓 6 种语言和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英国特工高层的安排下,开始接触间谍工作,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

    到了二战,英国情报部让毛姆去美国执行秘密宣传任务。他到

    美国后写文章、发表演讲,做访谈,参加筹款晚宴,帮助英国的战争救济书店卖书,他还做了很多广博节目,一再强调英美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及两个国家未来的伙伴关系,为推动祖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感情上,毛姆是个双性恋,他自己曾说:

    “我四分之三正常,只有四分之一同性恋。”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他一生有很多男伴,不过毛姆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同性伴侣哈克斯顿一起,他们周游列国,去了中国、印度、拉美等地。

    中国给了他很多灵感,在《在中国的屏风上》中记录在中国的游记,并以中国为背景创作长篇小说《面纱》。

    毛姆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旅途中找到的素材,著名的《月亮与六便士》是和哈克斯顿去了达塔希提,亲眼看见高更曾经描绘过的岛屿,回去后不久写就的。

    旅途见闻给毛姆带来很多写作体验,晚年后的毛姆为鼓励优秀的年轻作家到各处旅游,为此设立萨姆塞特·毛姆奖。

    他与哈萨克斯顿云游天下,形影不离。在哈克斯顿去世后他这样写道: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些四处游荡的时光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写的东西都和他有关,哪怕只是他帮我打的手稿。”

    但看到对他影响很大的王尔德因为同性恋倾向在伦敦接受审判中被判劳役两年,这令毛姆活在真切的恐惧中,担心自己被曝光甚至被逮捕,为了表现出正常的家庭生活,在43岁时他被迫和有夫之妇茜瑞奉子成婚,这段婚姻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灾难。

    毛姆

    后来虽与哈克斯顿和平分手,但他的去世让毛姆依旧悲痛欲绝,在葬礼上失声痛哭。不过艾伦很快顶替哈克斯顿上岗,给了毛姆莫大的安慰。

    可惜艾伦是一个外表顺从体贴,内心却是一个“假殷勤、真敛财”的小人。在毛姆最后的几年里,艾伦为了弄点遗产,不惜挑拨毛姆和女儿丽莎的关系,让两人打官司。

    毛姆死后,除了玛莱斯科的房子给了丽莎外,毛姆把里面的财产包括他的手稿、投资什么的,全都留给了艾伦,然而得到这一切又如何?艾伦并没有从巨额财富中获得快乐。

    毛姆的作品中有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有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有对人性的尖锐反讽,有对人类欲望、恐惧和悔恨等内在世界的准确建构,

    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无限的智慧让人惊叹不已,然而晚年他却失去了理智,躁动不安,情绪变化无常。

    1965年12月初,九十多岁的毛姆先是被绊倒磕破了头,接着又患了肺炎,最终于12月16日,在昏迷中死去,从此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毛姆离开了。

    但他的作品如今依旧闪光,他的传奇人生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活得值当,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吃过很多的东西,有过很多经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姆:我四分之三喜欢男人,四分之一喜欢女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sz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