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有着26年教龄,天天与书本打交道的我,因花费700多元(书费和报名费二部分)参加了《思考,快与慢》的共读,而且据说最少用4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红老师有病了吧?
一个天天读书教学生的人,读书还要给别人送钱,脑子真是进水了!
一个快退休的人,不及时行乐,天天捧本书,自己找罪受,真是不懂,无语啊………
对于这样的不理解的话语,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从4月份读老师的公众号以来,我就知道这个老妈子老师虽然年龄比我小很多,但是他的认知却是那么深,同样教师出身的他就像当年了解他的学生一样,懂得成长人的痛处,篇篇文章没有1个小时看不下来,烧脑的狠!
可是明明很累,却每天登录微信第一个动作去看老师的公众号,虽然到目前为止,老师公众号(永澄老师)中的文章大部分我还只限于了解阶段,但是我一直在做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在与文章里面的概念、模型做斗争,痛,并快乐着!
第一次参加共读就被深深地打脸!天天读书、教书的我竟然不知道阅读可以分为检视阅读、粗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对于元认知、黑天鹅事件、增量思维、存量思维、势能积累、PORT模型,边际成本、复利、触发器、能力圈内做事、信息不重合度、高频率正确的事等这些概念更是一无所知,这些概念可是从根上能让我们的认知升级的啊,我竟然真的不知道~
“学以致用”这个词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要让老师强调后才意识到:读书一定要和自己发生关联,共读5次后的我竟然学会了把每天共读中的知识进行关联的刻意练习(关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腰好后肯定有专门输出)………
为什么之前自己信誉旦旦的要在100天内读30本书?为什么在老师的共读中才明白慢就是快!明白了为什么要慢慢来,持续做………
我的身体真的病了,腰部坐一会儿就疼的不行,输出不能超过2小时,这篇文章歇了三起才完成的。
病中的我,用老师的方法帮助2个人解决了二个认知上的大问题,等腰部稍有好转肯定输文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每一天都在做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选择,选择是决策的结果。几天的学习,让我做决策时学会了理性思考,学会了把学习到的知识和工作学习发生关联,每做一项决定时,学会问自己,我的结论是从系统1得来的,还是系统2,是理性还是直觉?
身体虽然病了,但是我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健康,我的心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明确了自己的目的,目标,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纵使心里再着急也能冷静的接受,能写时写点,不行时就先看书,构框架,知道了在能力圈内做事,学会了不焦虑,先跟上大部队的阅读,输出部分后补~
最后要说的是,同样都是老师,我和老大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和肖杰老师的差距那么大!群中其他的老师和伙伴都比我小,我和你们的差距怎么也这么大呢?
不过,我不会气馁,我这个老小兵会一直跟着大部队,休想把我甩掉!
能够在晚年找到一群和自己同频共振的年轻人,是何等幸事?
短短几天我的认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个月下来我可要赚大了!
永澄老师,像个老妈子一样唯恐我们学不会,一遍遍的强调重点,把认知嚼碎了喂给我们,你都不当教师这么多年了,做法怎么还像教师,干吗这么傻?
估计老师的傻性是不会改了!
让我们慢慢来,持续做,和这个在一起,一辈子,长成自己喜欢的,要成为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