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大凉山格斗孤儿掀起一波波舆论巨浪。当地政府和格斗教练恩波被推上风口浪尖。
直到昨天,“格斗孤儿”被全数带走,已在回归大凉山的路上。
交接现场,其中孤儿阿杰被强按手印,哭成泪人。其他孩子和教练们,包括恩波,也掉下了眼泪。
无奈的工作人员问“你们征求娃娃的意愿了么?你们征求娃娃的意愿了么?”
然而,无人回答。
事件回放
7月中旬,一段关于“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介绍,两个失去双亲的凉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平时练习综合格斗,还偶尔参加商业演出。
其后,成都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恩波格斗俱乐部对视频进行了回应,记者随即蜂拥前至。
恩波格斗俱乐部位于成都郫县,前身是退伍特警恩波于2000年私人出资创立的一支武术散打队,其创立初衷之一就是“收养”孤儿。有报道称,从第一批的30个孩子到如今的上百个,恩波俱乐部已经“收养”过400多个孩子。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网友质疑,该俱乐部是否在利用孩子们赚钱?这一俱乐部是否具备相应的收养资质?所涉及的部分留守儿童是否经过监护人的同意?“铁笼中的格斗”是否合法合规?
俱乐部负责人回应:笼中格斗并非商演和正式比赛,是通过报批的节目表演。俱乐部“收养”的孩子中孤儿占比很小,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且孩子均有正规收养手续。俱乐部表示他们请了老师为孩子们上文化课,基本课程会完成,所接受教育是完整的。
视频主角之一,14岁的小吾说:“(格斗比赛的)笼子里一进去,就害怕得很。”不过小吾也坦言,虽然这里的生活很累、很辛苦,但终归衣食起居有保障,比回老家强,“这边有牛肉、鸡蛋,在老家的时候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有可能干苦活,或者去打工吧。”
“格斗孤儿”小伍称,其母亲是吸毒过量去世,他不愿意回去,回去就会和那里的人一样,吸毒,偷东西。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儿童保护问题研究专家童小军则解释称:“民间收养机构必须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而且业务范围也是养育孩子,并且和民政部门有合约,受民政部门委托帮助养育孩子。这个俱乐部可能就是乱象,没有遵循法律规定。他们说的‘收养’可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收养。”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分析:“义务教育需要在具备资质进行注册的义务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符合国家规定的、完整的义务教育,而格斗俱乐部所请老师进行上课,应当只能算是培训性质。孩子们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义务教育,那么当地所在教育部门和应当履行监护人义务的俱乐部都存在失职。”
事件持续发酵,媒体与网友均产生两派鲜明且对立的观点。
-
一方认为:孩子成为了俱乐部圈养的牟利工具,缺乏文化知识,将来同样会陷于新的生存危机。并且认为,打拳是现实的无奈,并非孩子真正的选择(前期媒体观点一边倒属于此类)。社会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孩子的权利,同时认为应该追责有关部门的失职。
-
另一方则认为:孩子现实条件限制,俱乐部给予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孩子更好的选择。留在大凉山只能重复父辈的悲剧。
事件进展
首先,当初送孩子到恩波俱乐部的副乡长受到了停职处分。
凉山教育局称:格斗孤儿将重返校园。
此后,孩子陆陆续续被接走一部分。
媒体仍然在争论,孩子应该回归校园还是继续留在俱乐部。
8月14日,孩子被全数接走。出现前文“强按手印”一幕。
事件后评
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格斗孤儿”事件中,有一种明显的舆论转变。就是,事件开始,大部分声音都是质疑谴责俱乐部,呼吁帮助孩子们,保护孩子的教育和自由等各种权利。
但随着大凉山孩子的现实条件被逐渐曝光,与及孩子的多次为俱乐部发声。而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在逐步把孩子接走。舆论开始大部分倾向于俱乐部一方。出现大量攻击“圣母”的声音,认为是“键盘侠”堵死了“格斗孤儿”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接走这些孩子的,是相关部门发动孩子监护人或亲属前来接走。也就是,这些孩子将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去。
其后,教育部门将安排孩子们重返校园。但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我们尚未清楚这些孩子将何去何从。
诸葛解读:
“格斗孤儿”事件社会牵连相当的广。我们认知了在当下,存在着大量出路难寻的大山孩子。关于大凉山,我们说了十几年。十几年前就说要改变,但十几年后的今天依然到处是悲剧。
孩子们归去了,某些相关部门的遮羞布又拉起来了。欲盖弥彰之下,又是多少人的梦碎。
互联网给了公众话语权。但互联网不是民意。我国有7.5亿网民。而多数人看到的舆论只是区区数千条评论。而这些意见,往往左右着很多事件的进展和结局。所以,希望大家尊重自己的话语权。
俱乐部也许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资助,难以改变一个大地区的贫困。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一技之长,或许才是社会的诚意。我们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最后,孩子们,愿世界从此善待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