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出自博主 Chloneda:个人博客 | 博客园 | Github | Gitee | 知乎
本文源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hloneda/p/pattern-singleton.html
前言
深入浅出设计模式系列,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大家真正理解设计模式的精髓!
先了解一下单例模式定义: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自行实例化的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单例模式的本质:控制实例的数目。
单例模式的主要问题
我们经常使用的单例模式主要涉及的问题有:
- 如何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 如何保证单例模式在多线程环境下的线程安全?
- 如何防止反射对单例模式的破坏?
- 如何保证单例模式在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过程中实例的唯一性?
下面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单例模式的实现
单例模式常见的有饿汉式、懒汉式、双重检验锁、静态内部类方式、枚举方式,这里主要讨论多线程环境下的单例模式。
饿汉式
这种饿汉式单例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实现的!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饿汉式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饿汉式单例本身是线程安全的,但它采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方式,当类加载时马上就实例化Singleton对象,不管使用者用不用,后续每次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的时候,就不需要判断它是否实例化,从而节约了时间。但有些情况下需要懒加载实例化对象,针对这种情形,于是有了懒汉式的单例模式。
懒汉式
我们看一下懒汉式单例模式的实现。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懒汉式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懒汉式单例模式!大家发现没?这种懒汉式单例模式在多线程环境下,存在线程安全的问题!那它是怎么引发多线程安全的问题的呢?
为便于大家理解单例模式在多线程环境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下面直接采用图片的方式,请看图片:
模拟单例模式多线程
从上图可知多线程环境下懒汉式单例模式的问题了吧!
针对上面单例模式存在多线程安全的缺陷,有人说这还不容易解决,直接在 getInstance 方法上加上Java关键词 synchronized, 即。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可是你可别忘了,在Java中每个语句都是执行都需要时间的,加上 synchronized 关键词需要底层执行更多的语句,并且每次都需要通过 getInstance() 方法获取实例,效率非常底,更别说在多线程高并发下的执行情况了,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改进。
双重检验锁
针对上面懒汉式单例的性能问题,我通过修改得到双重检验锁单例。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双重检验锁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双重检测机制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同步锁
if (instance == null) { // 双重检测机制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上面双重检验锁单例的写法,是不是比懒汉式单例效率高,因为每次需要通过 getInstance 方法获取实例时,只在第一次实例化 instance 加同步锁,后续多线程进入该方法后,直接进入外层 if (instance == null) 判断语句,得知instance实例不为空,就直接返回instance实例了。
虽然上面的双重校验锁机制的单例增加了一定的安全性,提高了效率,但是这个双重检验锁单例也有缺陷,因为它没有考虑到 JVM 编译器的指令重排。
1、什么是指令重排
比如 java 中简单的一句 instance = new Singleton(),会被编译器编译成如下 JVM 指令。
memory = allocate(); //1:分配对象的内存空间
ctorInstance(memory); //2:初始化对象
instance = memory; //3:设置instance指向刚分配的内存地址
但是这些指令顺序并非一成不变,有可能会经过 JVM 和 CPU 的优化,指令重排成下面的顺序。
memory = allocate(); //1:分配对象的内存空间
instance = memory; //3:设置instance指向刚分配的内存地址
ctorInstance(memory); //2:初始化对象
2、影响
高并发情况下,线程 A 执行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完上面的1、3步骤时,准备走2,即 instance 对象还未完成初始化,但此时 instance 已经不再指向 null 。
此时线程 B 抢占到CPU资源,执行 if(instance == null) 时,返回的结果会是 false,
从而返回一个没有初始化完成的instance对象。
3、解决方法
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可以利用关键字 volatile 来修饰 instance 对象,如下优化:
双重检验锁改进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单例模式使用双重检验锁方式实现,优点:延迟初始化、性能优化、线程安全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volatile 修饰符在此处的作用就是阻止变量访问前后的指令重排,从而保证了指令的执行顺序。
即指令的执行顺序是严格按照上文的 1、2、3 步骤来执行,从而保证对象不会出现中间态。
但是上面的双重检验锁改进版单例模式也有问题,因为它无法解决反射对单例模式的破坏性。我将在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中加以阐述。
静态内部类
在了解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静态内部类的两个知识。
- 静态内部类加载一个类时,其内部类不会同时被加载。
- 一个类被加载,当且仅当其某个静态成员如静态域、构造器、静态方法等被调用时才会被加载。
我们先看一个静态内部类的测试,以验证上面这两个观点。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静态内部类测试类
*/
public class OuterClassTest {
private OuterClassTest()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1、我是外部类静态模块...");
}
// 静态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taticInnerTest {
private static OuterClassTest oct = new OuterClassTest();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2、我是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模块... " + oct);
}
static void staticInn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3、静态内部类方法模块... " + oc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ClassTest oct = new OuterClassTest(); // 此刻内部类不会被加载
System.out.println("===========分割线===========");
OuterClassTest.StaticInnerTest.staticInnerMethod(); // 调用内部类的静态方法
}
}
输出如下。
1、我是外部类静态模块...
=========分割线=========
2、我是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模块... com.chloneda.jutils.test.OuterClassTest@b1bc7ed
3、静态内部类的方法模块... com.chloneda.jutils.test.OuterClassTest@b1bc7ed
从运行结果来看,验证是正确的!
由于静态内部类的特性,只有在其被第一次引用的时候才会被加载,所以可以保证其线程安全性。
由此可得出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的写法。
静态内部类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 单例模式使用静态内部类方式实现,优点:实现代码简洁、延迟初始化、线程安全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这种写法的单例,外部无法访问静态内部类 SingletonHolder,只有当调用 Singleton.getInstance() 方法的时候,才能得到单例对象 INSTANCE。
而且静态内部类单例的 getInstance() 方法中没有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提高了执行效率,同时兼顾了懒汉模式的内存优化(使用时才初始化,节约空间,达到懒加载的目的)以及饿汉模式的安全性。
但这种单例也有问题!这种方式需要两个类去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虽然懒加载静态内部类的对象,但其 外部类及内部静态类的 Class 对象还是会被创建,同时也无法防止反射对单例的破坏性(很多单例的写法都有这个通病),从而无法保证对象的唯一性。
我们通过以下测试类测试反射对静态内部类的破坏性。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反射破坏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的测试类
*/
public class SingletonRefle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第一个实例
Singleton instance1 = Singleton.getInstance();
//通过反射创建第二个实例
Singleton instance2 = null;
try {
Class<Singleton> clazz = Singleton.class;
Constructor<Singleton> cons = 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
cons.setAccessible(true);
instance2 = cons.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检查两个实例的hash值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1 hashCode: " + instance1.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2 hashCode: " + instance2.hashCode());
}
}
输出结果如下。
Instance1 hashCode: 186370029
Instance2 hashCode: 2094548358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反射获取构造函数,并调用 setAccessible(true) 就可以调用私有的构造函数,从而得到Instance1和Instance2两个不同的对象。
静态内部类改进
如何防止这种反射对单例的破坏呢?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构造器,让它在被要求创建第二个实例的时候抛出异常。
静态内部类修改如下。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防止反射破坏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nitialized = false;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itialized == false) {
initialized = !initialized;
} els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单例模式禁止二次创建,防止反射!");
}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我们还用一个 SingletonReflectTest 测试类测试一下,输出结果如下。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at sun.reflect.NativeConstructorAccessorImpl.newInstance0(Native Method)
at sun.reflect.NativeConstructorAccessorImpl.newInstance(NativeConstructorAccessorImpl.java:62)
at sun.reflect.DelegatingConstructorAccessorImpl.newInstance(DelegatingConstructorAccessorImpl.java:45)
a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newInstance(Constructor.java:423)
at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ReflectTest.main(Singleton.java:46)
Caused by: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单例模式禁止二次创建,防止反射!
at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init>(Singleton.java:24)
... 5 more
Instance1 hashCode: 1053782781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at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ReflectTest.main(Singleton.java:53)
所以我们通过修改构造器防止反射对单例的破坏性。
但是这种方式的单例也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呢?即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之后无法继续保持单例(很多单例的写法也有这个通病)。
我们让上面防止反射破坏静态内部类的单例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public class Singlet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并通过以下测试类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测试。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序列化破坏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的测试类
*/
pubic class SingletonSerializab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ingleton instance1 = Singleton.getInstance();
ObjectOutput out = null;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Singleton.ser"));
out.writeObject(instance1);
out.close();
//从文件中反序列化一个Singleton对象
ObjectInput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Singleton.ser"));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 in.readObject();
in.clos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1 hashCode: " + instance1.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2 hashCode: " + instance2.hashCod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输出结果如下。
instance1 hashCode: 240650537
instance2 hashCode: 1566502717
从结果可以看出,很明显不是同一个单例对象!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静态内部类再改进
我们可以实现 readResolve() 方法,它代替了从流中读取对象,确保了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中没人可以创建新的实例。
可以得到改进版的静态内部类单例,可以有效防止序列化及反射的破坏!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import java.io.*;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可以防止序列化及反射破坏的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nitialized = false;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itialized == false) {
initialized = !initialized;
} els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单例模式禁止二次创建,防止反射!");
}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getInstance();
}
}
我们再用上面的 SingletonSerializableTest 测试类测试一下结果。
输出结果如下。
instance1 hashCode: 240650537
instance2 hashCode: 240650537
此时就说明,单例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时的对象是一致的了。
其实上面饿汉式、懒汉式、双重校验锁及静态内部类单例所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枚举型单例进行解决,这也是《Effective Java》中推荐的写法。
枚举型
我们知道java中的枚举类是在JDK5中才有的,因此枚举型单例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先举一个例子吧!
枚举型单例实现很简单。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
就三行,很简单吧。那么为了大家更方便理解,我再用以下例子来剖析一下枚举型单例吧!
package com.chloneda.jutils.test;
/**
* @Created by chloneda
* @Description: 单例类
*/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枚举型单例
*/
public enum SingletonEnum {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rivate SingletonEnum()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
}
}
上面这个枚举型单例,通过反编译你就会得到以下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SingletonEnum extends java.lang.Enum<SingletonEnum>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Enum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Enum[] values();
public static SingletonEnum valueOf(String);
publ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static {};
}
上面代码经过处理(只是去掉包名,便于阅读)!
可以发现枚举型单例相关属性都被 static 关键词修饰,仔细一看还是 final 修饰的一个普通类,只不过继承自 java.lang.Enum 枚举类而已。也就是说这个枚举型单例是经过编译器处理的,这是JDK5提供的语法糖(Syntactic Sugar),所谓语法糖是指在计算机语言中添加的某种语法,这种语法对语言的功能并没有影响,只是在编译器上做了手脚,可以更方便我们程序员使用。
枚举型单例天生就是线程安全的,这是因为 JVM类加载机制 的缘故,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可以参考一下相关资料!
枚举型单例反射问题
我们先了解一下枚举型单例为什么可以防止反射的问题?
其实在JDK5中,Java虚拟机对枚举类做了特殊处理,即 JVM 会阻止反射获取枚举类的私有构造方法。
我们用这个枚举型单例作为例子。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Singleton() {
}
}
继续使用上文的反射代码 SingletonReflectTest 来进行测试,先把SingletonReflectTest类的创建第一个实例的语句改成这样。
//创建第一个实例
Singleton instance1 = Singleton.INSTANCE;
运行后输出结果如下。
java.lang.NoSuchMethodException: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init>()
at java.lang.Class.getConstructor0(Class.java:3082)
at java.lang.Class.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java:2178)
at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ReflectTest.main(SingletonReflectTest.java:18)
Instance1 hashCode: 1929600551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at com.chloneda.jutils.test.SingletonReflectTest.main(SingletonReflectTest.java:27)
直接报异常,也就是说枚举型单例可以完美解决反射的问题。
枚举型单例反序列化问题
下面再深入了解一下为什么枚举会满足反序列化的问题
Java规范中规定,每一个枚举类型极其定义的枚举变量在JVM中都是唯一的,因此在枚举类型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上,Java做了特殊的规定。
在序列化的时候Java仅仅是将枚举对象的name属性输出到结果中,反序列化的时候则是通过 java.lang.Enum 的 valueOf() 方法来根据名字查找枚举对象。
以上面的public enum SingletonEnum 枚举为例,序列化的时候只将 INSTANCE 这个名称输出,反序列化的时候再通过这个名称,查找对于的枚举类型,因此反序列化后的实例也会和之前被序列化的对象实例相同。
我们通过测试类测试一下,我们首先让枚举型单例 SingletonEnum 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public enum SingletonEnum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再使用序列化测试类 SingletonSerializableTest 进行测试,输出结果如下。
instance1 hashCode: 1674896058
instance2 hashCode: 1674896058
也就是说枚举型单例可以解决反序列化带来的问题。
综上所述,枚举型单例可以有效解决线程安全、反射、反序列化带来的问题!
然而你别得意,枚举型单例也有问题,就是它无法进行懒加载,因为枚举型单例的实例对象是在静态代码块即static块进行初始化的,是不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中场休息
说了这么多单例模式,知道了各个单例模式利弊,所以当我们使用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因为我们不可能实现一个单例可以满足所有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单例模式的实际应用场景吧!
单例模式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单例
我们计算机上有很多场景应用到单例模式,可能经常看到,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比如以下例子。
-
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Task Manager)就是很典型的单例模式。你试过能打开两个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吗?
-
windows的回收站也是典型的单例应用。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回收站一直维护着仅有的一个实例。
-
网站的计数器,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实现,否则难以同步。
-
应用程序的日志应用,一般都何用单例模式实现,这一般是由于共享的日志文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因为只能有一个实例去操作,否则内容不好追加。
-
Web应用的配置对象的读取,一般也应用单例模式,这个是由于配置文件是共享的资源。
-
多线程的线程池的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这是由于线程池要方便对池中的线程进行控制。
当然还有很多单例模式的应用,希望大家可以发现哦!
JDK中的单例
java.lang.Runtime
Runtime类封装了Java运行时的环境。每一个java程序实际上都是启动了一个JVM进程,那么每个JVM进程都是对应这一个Runtime实例,此实例是由JVM为其实例化的。每个 Java 应用程序都有一个 Runtime 类实例,使应用程序能够与其运行的环境相连接。
由于Java是单进程的,所以,在一个JVM中,Runtime的实例应该只有一个,所以应该使用单例来实现。
我们来看看 java.lang.Runtime 的单例模式实现。
public class Runtime {
private static Runtime currentRuntime = new Runtime();
public 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 {
return currentRuntime;
}
private Runtime() {}
}
看见没,这里使用的单例模式是饿汉式单例模式,也就是说,当类第一次被classloader加载的时候,实例就被创建出来了,当调用者每次调用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判断这个实例是否已经初始化,典型的空间换时间方案。
这里使用的是饿汉式单例模式,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java.awt.Toolkit
Toolkit是GUI中的类,与RunTime不同的是Toolkit采用的是懒汉式单例模式,因为它们并不需要事先创建好,只要在第一次真正用到的时候再创建就可以了。
我们来看看Toolkit类的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Toolkit {
private static Toolkit toolkit;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Toolkit getDefaultToolkit() {
if (toolkit == null) {
java.security.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
new java.security.PrivilegedAction<Void>() {
public Void run() {
Class<?> cls = null;
String nm = System.getProperty("awt.toolkit");
try {
cls = Class.forName(nm);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ClassLoader cl =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if (cl != null) {
try {
cls = cl.loadClass(nm);
} catch (final ClassNotFoundException ignored) {
throw new AWTError("Toolkit not found: " + nm);
}
}
}
try {
if (cls != null) {
toolkit = (Toolkit)cls.newInstance();
if (GraphicsEnvironment.isHeadless()) {
toolkit = new HeadlessToolkit(toolkit);
}
}
} catch (final InstantiationException ignored) {
throw new AWTError("Could not instantiate Toolkit: " + nm);
} catch (final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gnored) {
throw new AWTError("Could not access Toolkit: " + nm);
}
return null;
}
});
loadAssistiveTechnologies();
}
return toolkit;
}
}
观察上面的代码你会发现Toolkit是一个抽象类,本身就无法实例化,而是通过反射机制加载类并创建新的实例。
懒汉式单例模式,并不会第一时间创建实例,提高了JVM的启动速度,典型的时间换空间方案,同时也体现了延迟加载的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懒汉式单例模式的线程安全问题,关于网上也有很多版本,都各有优势,大家适当取舍吧!
框架中的单例
- Mybatis中的单例模式:如ErrorContext和LogFactory。
- Spring框架中的单例模式:采用单例注册表的方式进行实现中的单例模式,如AbstractBeanFactory抽象类的getBeans()方法。
小结
这篇文章有点长,不过总算把单例模式说清楚了,哎,我的脑细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