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161/06ffff281831bd6a.png)
老师开始时介绍一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讲述的是一位因破产而坐牢的丈夫,临回家前写了一封信给妻子,信中提到如果还愿意接受他(丈夫)的话,请在回家路上的橄榄树下寄上黄丝带。丈夫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一直很忐忑,担心妻子早已把自己抛弃,殊不知前方的橄榄树下挂满了黄丝带...
文化的力量
关于读书,总有些人说读书无用,经验比读书更重要。
辩驳:
人类的认知来源于经验和学习,
当一个人没有从书中汲取足够的知识,那么他只拥有经验。若当他做决断时,经验常会与感觉混淆,以至于无法分清直觉,感觉,思维和经验,正确与错误无法判断。一旦面对相对陌生问题需要用脑,思考时,会一片浆糊状态,不知道从哪切入分析。
社会现象::炒股者,赌博者
人们喜欢对财富高谈阔论,虽往事唏嘘感叹,对小道消息趋之若鹜,对名人大事侃侃而谈,但很少人想知道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更没有多少人愿意拿本书静下心来慢慢研究。
信息不是知识
经验重要原因:
过去暴富只不过源于信息不对称。2000WTO外贸开放,
改革开放胆子够大从商
互联网信息流通,机会主义相对较少,只能依靠真本事,依靠个人认知。如果依靠原有人脉,资源,在产业升级中很快被淘汰。
但有人会说,上世纪为什么那么多人暴富呢?
上世纪挣钱凭借“信息不对等”,凭借机会暴富。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呈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一次偶然的经历获得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很快你就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激动几天马上忘记,以前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因为它们只是你脑海中零碎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理论框架,支撑着你形成你的信仰。而书籍更多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纳和梳理,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而这些并不是书籍能够代替的。不仅如此书籍还能给人的经验得以补充,一个人不可能经历多重人生,而通过读书就可以。
作者论述原生环境,父母观点,
性格习惯得以后天矫正,
社会现象 2011年人均读书量 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