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不是阅读
步入工作以来,很多人的时间变得支零破碎,很难挤出大段的时间去看书,于是只好通过碎片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更适合高手,而不适合普通人。秋叶大叔在高效学习7堂课里面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普通人往往缺乏知识框架,又缺乏工作技能,如果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就会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凌乱,学习效果远远不如系统化学习好。碎片化学习更适合高手,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知识框架树。这个时候,碎片化的学习正好帮助他来丰富知识框架。
哪些要素让你成长的那么快?
有人逼你?
有人科学的训练你?
有人启发了你?
有人碾压了你?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说明你真的有很长时间都没有精进了。
听到这句话是否觉得扎心?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是在成为爱里相遇联创之后开始成长的。而之所以成长,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不断的轻推我,训练我,然后不断的拿结果碾压我,这才有了自己的一连串突破和进步。
但是我心里清楚跟海神和气球他们相比,我对自己真的还不够狠。
海明教练去年一年,光是早上就分享了1000多场。每一次分享都是他给自己人为设置的考试节点。气球也是这样,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两位讲师可以不用打草稿,就可以在直播间里侃侃而谈。而我们看不到的是他们背后成百上千次的刻意练习,用输出倒逼输入。
就像气球所说,没有刻意练习的痛苦,哪来一针见血的通透。
2021年,我给自己定下了100场分享的目标,今早的晨会算是第2场。
我的2021年为什么会从12月份开始呢?这也是受海神的影响。
每年提前一个月复盘,11月底就完成复盘,今年若有遗憾,现在总结复盘,我们还有最后冲刺机会翻盘。
今年若没有遗憾,可以提前一个月开始为明年的目标努力,领跑明年。
关于低水平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感觉时间没少花,但是能力却没有大的进步,这通常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低水平重复陷阱。
拿阅读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很多书,但是这些书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存在,那么说明你的读书方法需要升级了。从上学的时候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发现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可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又让你学到了什么呢,合上本子又有多少你还记得呢?有人安慰自己读书之后忘掉是正常的,我们已经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你是否也曾这样安慰过自己?
这样的话,是否也曾有人这样对你说过?你不觉得荒谬吗?我们可以不必记住书中的每个字,但是如果连这本书说了什么你也不记得,那又如何内化成能力呢?
真正能够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太多的人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究其原因是没有把知识内化成能力。没有将知识与你的经验联系起来。
《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老师认为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中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换句话说,我们之前的读书方法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记录,但却没有花时间去加工。没有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新的知识只是躺在笔记本里并没有在自己的知识结构树上生根发芽。
正如海明教练说的,收藏了记录了并不等于收获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个7天继续为自己加油!与一群人抱团学习,互相激励。
自律+他律,才能领跑20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