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会突然出现。
存在的,会慢慢消失。
不管之前经历了多久的黑暗。
光,终会来到你的身边。
光,是一种基本能量的定义,封锁起来是由弱力关联的基本粒子,传播出去是由强力支撑的概率波。理想环境下,光粒的封锁和传播现象会同时发生,并且由于传播力场在概率的影响下,它并不是均匀的,这样就会导致光粒会一直向着某个方向高速自旋。是的,黑暗提供了这种理想环境。
光粒刚出现的时候,它懵懂无知,没有好奇和恐惧,除了自旋以外也无事可做,只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等待着灭亡。假如在他的力场范围中不是又突然出现了另外一个光粒的话,那这个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然而情节还是朝着意外的方向去发展,两个光粒在弱力与强力的作用下相互观察,力场牵引,螺旋撞击,最终双方各有得失,达成共识,形成了更强大更坚固的量子结构。这种量子结构持续发展,分形理论就此落地,众多定义也随之诞生。
你看到的就是物质,
你没看到的就是空间。
你知道的就是宇宙,
你不知道的就是界限。
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新的量子结构继续跟其他的量子结构碰撞结合,被封锁成稳定态的微粒形成核心,被传播出去的能量形成能级波态电子云。又因为是螺旋撞击方式,所以会产生对外的引力塌缩漩涡,引力场将周围更多的量子牵引至塌缩漩涡之中,漩涡的中心点密度不断增加,反向又导致了对外引力和内部温度的上升。这种塌缩聚变反应愈演愈烈,但同时,中心点的压力场也不断增大,最终它会达到足以抗衡引力场的时候,这种塌缩现象才逐步衰减,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力场平衡位形。星坯(星胎)就是这样形成的。
顺便一说,在引力塌缩漩涡出现之后,这个整体结构就开始向中心点的前方发生位移,引力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理论上,第一个漩涡会成为此间宇宙中引力场最强的漩涡,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宇宙的中心点,所有在它之后出现的漩涡会被它的引力场所牵引。漩涡在向前向内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其他的漩涡,从而产生更复杂的撞击现象,然后形成二代漩涡;太阳系应该就是由漩涡碰撞后所诞生的后代漩涡,所属第几代,可以通过目前发现的原生化学元素来推论。
星坯是星球的原始形态,星球的一切几乎都取决于星坯的质量,包括本质特征,例如光度和大小,还有演变、寿命和最终的命运。质量小的类似月球或地球,质量大的却不能在核心点火的成为褐矮星,再大到可以在核心点火的成为恒星。恒星经历星坯阶段之后,便会进入持续时间最长的主序星阶段,按照人类的寿命对照,太阳现在处于三十五岁正当年。而在以太阳为中心点做漩涡运动的过程中,各个能级层也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故事始于太阳系第三能级上,一个从星云态逐渐聚集起来的漩涡中心点。
你可以亲切的称呼它为,地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