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本“好书”是富含语文知识,有助于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书。
但我们也常常听到家长抱怨:一本“好书”(教材上推荐的经典名著)孩子读了很多遍,但是读了跟没读一样。之所以“读了跟没读一样”,主要是因为思维活动没有跟上。如果阅读一本书只是用手指翻过了所有的书页,用眼睛看过了所有的文字,而没有心灵和大脑的深度介入,没有伴随着情感经历和思维过程,没有跟作者、跟书中人物或情感或思想的呼应和共鸣,其结果免不了“读了跟没读一样”。
在这里,如果说情感活动更多地指向情怀、趣味和格局这一审美维度,并最终和思维活动一起共同指向文化素养,那么思维活动则主要指向对知识的调遣,以及基于知识调遣之上的对文字信息的分析和概括、分类和综合等。
在以知识为目标的学科教学时代,隐在的思维活动被极大地忽略了,殊不知“语言”和“思维”乃一体两面、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
隐在的思维混沌必然导致显性的语言混乱。较之单篇阅读,整书在内容、形式和主题三方面的读解上都需要更多的思维活动介入、更高的思维品质把握,因此,通过整书阅读可以提高思维水平,而提高思维水平也就是在提高知识运用的水平,也就是在提高素养。
因此,能提升语文成绩的整书阅读必须是思维活动的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