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班里上课吃零食的现象屡禁不止。起初只是听说,而后在我的语文课上,常君啃起了怪味蚕豆。
也许我看到的正是他放进嘴里的第一颗怪味豆。我想,如果没有高中上课偷吃零食的那段经历,我的目光可能会迟钝一点。
“买50包来!”我怒气冲冲地对他说。这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自从第一批同学偷吃过东西之后,我就这么惩罚他们。我曾一一给涉事家长去过电话,美其名曰“做规矩”,他们都同意了。尽管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正当的办法,但不知怎地,那份做首导(即班主任)的尊严,盖过了我的教育观。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缴械投降。
事情没有我想得那么顺利。仅仅隔了一节课,我就接到学生反应:常君在信息课上又开吃了。如果按规则计算,他要为此付出近400元,这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感到愤怒又无助。这么频繁犯错,他真的打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想要一个既保全面子又能真正惩罚到他的办法,还有其他几位。于是想到了吃鸡排——
鸡排很香,看着别人吃的感觉很难受。
光设想,就让我快乐起来。我甚至有点兴奋,在朋友圈写道:“世界上,不,周边最好吃的鸡排叫什么名字?我要在明天班会课上大开吃戒,让那些上课偷偷吃零食的小盆友尝尝什么叫诱惑!”等到我去班里宣布的时候,已经全班沸腾了。
第二天放学前,我把8份鸡排送到教室,每个组一份,犯错的同学不能吃,也不能离席。当整个教室弥散出一股浓郁的鸡排香气时,我只顾得上笑了。
“快拿着鸡排去诱惑一下他们。”我站在讲台前,看似咬牙切齿地建议道。
曾在课上偷吃零食的众君,纷纷败下阵来。有的拿纸巾捂住鼻子,有的不断朝自己喷水,有的把头埋在T恤里,更多时候只能一口又一口地喝着白开水——还是我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喝的。
“下周继续吃,也许我们吃披萨。”
“不要了!不要了…”
我举起手机,一路抓拍。
身怀利器,鸡排何足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