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兴致勃勃的分享他写的一篇文章,看后真诚点赞学得好,有观点有立场,语言文字包含真情实感,但也很明显表露出了个人的观点和情绪。
被肯定后,朋友更加慷慨激扬地说道:我敢肯定,这个话题方面的文章,只有我这篇写得最好。
一听他这样自信,反而不好再作深入交流了。
看我不说话了,朋友情绪拉开了写作背后话题的展开,看他有些滔滔不绝越说越激动,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这下,朋友不开心了,突然止住话头,走开了。
我心里暗笑,文章里的“大度”,“凡事要看开”呢?这不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吗?
在评价别人,乃至社会问题时,看问题眼光很犀利,分析得也有理有据,提出的意见也很有见地和水准。但,行动上是否自己先做到了?
这让我想到这样一段话——在评价一个人要均衡:你爱一个人要想想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要想想他的优点。
从“一个人”放开到“一件事”,道理和方法都是不变的,说到底就是不能偏激和片面化,不能以己之见去看问题更不能以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去评价其他人和事的是非和价值。
还有就是在面对令人气愤的事情时,空说“放下”或慷慨激扬“批评”,都有极端之嫌,不是好办法,而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好。
大凡真正心胸宽阔的人,真正看得开放的下的人,都有一个“好脾气”。
胡适先生一段著名的话可以令人醍醐灌顶——“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好脾气即使好修养,好修养不是一时就能养成,源于教育,源于家庭,源于父母一言一行的榜样引领。
看问题难免会有失偏颇,因为除了价值观和世界观认知上的不同以为,情感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判断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8299/7ede378751bcee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8299/2f4e99d2a75ccd1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