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到难写的写作话题的时候,我最爱干的事就是去听课,因为总有一门课与要写的话题相关,我会找到它,去听,听到精彩处,屁股都可以不挪一下,甚至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前不久,我发现今天的写作话题是《对哲学的理解》,就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念哲学的窘况——我可从来没喜欢过哲学,觉得哲学课本写得非常理论、非常枯燥,一点都不生动形象,所以对于哲学,我当年是靠死记硬背应付的考试,一考完就将它抛弃了。
但今天的写作话题竟然关乎哲学,是要写自己对于哲学的理解。
“我哪有什么理解。”我抓耳挠腮地想,“怎么写出这个话题呢?”
突然想起了自己以前在“喜马拉雅”上订阅的一门课程,是《陈果的幸福哲学课》,便再次找出来听。
首先点击进去听的,是陈果老师的音频课程《明心见性,认识自己》,我一边听一边读音频下方的文字稿:
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镌刻着那句举世闻名的:“人啊,认识你自己!”从此点燃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哲学历程。
在东方,无论是儒家、道家或是佛家精神,都绕不过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我们称之为——明心见性,也就是看清自己的这颗心,了解自己的本性。但不论是认识你自己,还是明心见性,人类始终对这个神秘的自己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觉得陈果老师上述两段文字稿很好地道出了哲学的本质,那就是“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找到我自己。”其核心思想便是明心见性。
我继续听,听到《莫辜负这仅有一次的人生》,讲唯有自知方能知人,唯有知人方能爱人,陈果老师还引用了萨特的一句话:“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
听到这,我非常感动,我突然发现,其实人跟人之间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人性是相通的,你有悲欢离合,他也有,大致相似,你对痛苦的这种不能忍受,他也如此,大致相似,我们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心,我们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远。
陈果老师讲得多好啊,一番短短的道理,让我觉得远在天涯的朋友,竟然变得近在咫尺了。
跟着我又听《倾听来自社会和知己的声音》,这下子,我懂了,原来要结交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要在人生当中真正有一个知己,你必须要真正了解他。
那什么叫做真正了解他?
陈果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你要见过他最好的一面,同时你要见过他最糟的一面,你要见过最强大的他,你要见过最虚弱的他,你要了解天使般的他,你要了解恶魔般的他。如果你接受不了他的恶魔,你也没有资格承担他的天使。
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他见过你最糟的一面,他依然愿意拥抱你,他见过你最虚弱的一面,他依然愿意保护你。他知道你能自私成什么样,但是他还是愿意懂你、爱你。
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那些知己好友。正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了解我们,比我们了解自己更深刻,更客观,他们比我更懂我的心。所以当我们内心迷茫,无所适从时,他们总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真正的知己好友,从不替我们做决定,却总能把我们从嘈杂的外界拉回来,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心声。他们未必走在你成功的庆祝队伍里,但在你失落的时候,他们就站在你的身后凝望和关切着你。
“人生得一这样的知己,足以。”我想。
我一节课的文字稿一节课的文字稿读下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动和收获,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了,一次又一次地觉得自己“被懂得”……
我明白了,哲学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去看懂、看透自我,我们的软肋也正是我们的铠甲。
各位读者朋友,你觉得写作难,还是不难?你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看——面对一个无从下手的写作话题,就想:这是写得出的话题,是可以去搜一些相关的课程去听或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书来看的,输入后再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渐渐地,你会觉得写作是乐,不是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