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598008/a6018830b9ecfe8b.jpg)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创下贞观之治的唐太宗背后也有一个贤淑知性的女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贤慧,而且也会劝谏,非常懂说话的艺术。来看两个故事:
李世民虽说大度能容有魄力,但对魏徵的纳谏也不是历来都心平气和的,有个故事大家熟能详。
有一次魏徵在朝堂上给唐太宗提了意见,唐太宗接受不了,怒气冲冲一摆袖子走了。回到后宫,余怒未消。皇后就说,陛下,您这是怎么了?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乡巴佬,整天找我麻烦,早晚有一天我会杀了他。说的还是魏徵。这时候皇后是怎么做的呢?她就进到里间,改换了衣服,穿上了朝服。朝服就是正式见皇帝才穿的服装,来向皇帝祝贺。她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吓了一跳:这是为何啊?她说,我听说史书上说,主贤臣忠,只有君主贤能,臣下才能忠诚。魏徵敢于提出很多意见,那是因为他效忠您,他敢于这样,正好证明陛下是贤能的。现在我有一个贤能的夫君,我能不祝贺吗?这是国家、人民之福啊,所以我要祝贺。
史书上没有记录李世民的反应,想来一定是喜上眉梢。注意皇后说服皇上的角度,她是从表扬皇上的立场来维护魏徵的直言。试想,她如果从批评皇上度量狭小入手,那么问题一定会更复杂,甚至完全弄糟。这种方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认识的基础上的。让皇上接受意见,还不能让皇上威风扫地,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了。
还有一个故事:
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喜爱,总在宫中饲养,有一天这匹马却无病而暴亡。太宗对养马的宫人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想杀掉她。皇后谏道,过去齐景公以马降罪于人,晏子云:你养马而死,是罪责之一。如果你因马杀人,百姓知道,肯定抱怨你,这是罪责之二。诸侯国听了,必然轻视吾国。这是罪责之三。齐景公这才没有杀人。陛下读书熟知此事,怎么会忘记呢?太宗怒气才解。
爱护皇帝的形象,就是爱护国家的形象,是爱护国家的一种重要表现。但是,这个爱护不是护短,不是隐藏皇帝的错误,更不是为皇帝的过错辩护。真正爱护国家的荣誉,爱护皇帝的荣誉,就是减少皇帝的犯错。帝王无私,不是说帝王没有私心,而是说帝王代表国家,事无大小内外,都关涉国家,都是公共事宜。
这不仅需要皇帝处处从国家利益、民众福祉出发,也需要大臣们从多个方面共同督促皇帝。长孙皇后对于唐太宗而言,是特殊的臣下,她能发挥其他大臣发挥不了的独特作用。唐太宗和唐太宗的时代,正气占据上风,长孙皇后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