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小凡
行走在世上这么久,有一点感受就是:女人是话语的代言人,男人是行为的代言人。如果非要把这话说得更精确些,便只好在前面加上个大多数。
我的父亲和母亲便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比如说我问母亲,“妈妈,你觉得我的文章现在写得怎么样了,读来有什么感觉,还缺什么东西吗?”。母亲沉默一会便回道,“我现在能力还不够,没有资格评论你的文章,到时机成熟了我再说”。 而同样的话再抛向父亲,便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写得都叫什么东西,我要不是你爹,求我都不看”。
说话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结果的区别。母亲那样说,我便是反省了,自觉母亲是提醒我目前能力不够,还仍需多多努力。而父亲的回答却让我心中生厌,自然就有一种夏虫不可语冰的想法。
又比如说减肥这件事,母亲总劝诫说,“你现在很好,但要是再苗条些,就更加清秀了,更有小家碧玉的感觉”。父亲却说,“你还小,减什么肥,瘦得只剩骨头就好看啦,你胖点虽然不好看,但总比瘦了好看一点点”。
母亲的话便使我想着要越来越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父亲却不免让人生出破罐子都懒得摔的错觉。
说我跑步这件事也甚是有趣。每每自制力下降,体重增加之时,我便会在父母面前宣誓,“老爸老妈,明早叫我起床,我要去公园晨跑”。母亲总是神秘地笑笑说,“这想法,还是很值得鼓励的”。父亲同时讥笑道,“看来明天要迟点叫你起床了,梦里你又多了个任务嘛!”。
还有做饭这件事,母亲总是时不时地唠叨,“做饭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也不是那么枯燥的事情,你就简单学点,不喜欢做可以不做,但会的话总该是生活技能嘛”。而每每被母亲说得动了心,用心去做的时候,一腔热情总会被父亲浇得一点不剩,“做的这是什么,能吃吗,你能不能学点简单的,这菜你妈做都有难度,你有可能做好吗。做事之前要先动脑”。后来,气得我把那一盘子我做的菜给扒拉吃了,好像是真的不太熟,辛亏只是蔬菜。
说话方式的不同,不仅对行为结果产生影响,对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作用。 母亲说话时多站在他人角度,照顾到他人的需求,于是便既表达了“抑”的意思,又有了“扬”的勉励。因此,心里有什么话我常和母亲说,也愿意和母亲分享。而父亲呢,就是因为不太会说话,每每我们躲在房里说话的时候,他总是急得在门口踱來踱去,时不时地往房里探探头,要不就是在我们面前走几圈。
父亲说话多从结果入手,比如你这个做得就是很不好,我直说出来完全是因为和你关系比较近,这要是别人,真真是懒得说。
但父亲虽然说话较直,却一点也不影响他用行动来履行自己的责任,比如很不情愿地去洗碗,比如十分不乐意地把衣服给晾起来。又比如,嘴里骂着我的文章,但每一次,还是会忍不住地把文章发到朋友圈。他说,“自己家的姑娘,就算再见不得人,也是让我很骄傲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说话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改变。年轻时气盛,总听不得所谓的“坏话”,因此错失了许多该珍视的情感。如今倒是有了些改进,虽做不到坦然,对什么样的话却是勉强都可以接受的。
心态不同,什么话在你耳里都是可以成为艺术的。说话礼让你三分的,你珍惜,因为别人愿为你绕这个说话的弯子。说话直言不讳的,你亦要真心相待,因为别人愿在你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