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村拾贝
读《楚归晋知罃》知按道义行事

读《楚归晋知罃》知按道义行事

作者: 琳婧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2-07-05 07:54 被阅读0次

《楚归晋知罃》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后被收录《古文观止》。《左传》是春秋时代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这篇文章,记述了楚共王与晋国的战俘知罃的对话。

楚共王放走知罃,心中不无顾虑,同时又以施恩友德自居。

所以对知罃做了试探的盘问,从“怨我”、“德我、“报我”三个方面探讨。

问得很有技巧,也充分展示了心中所思。

知罃对这三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因为答得不合楚共王的意,很有可能回不了国,甚至被杀。

于是知罃别出心裁,看似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把自己置身事外,从臣子应尽的道义与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来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

不卑不亢,进退有度,恰到好处的应对了楚共王的盘问。

既维护了国格,又维护了人格,还赢得了楚共王的尊重。

大致译文:晋国人把楚公子毂臣以及连尹襄老的尸体送回楚国,用以交换荀首的儿子知罃。

这时候,荀首已经任中军副帅了,所以楚国人答应了晋国。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你怨恨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不才,不能胜任,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涂鼓面,让我回国接受诛戮,这是君王对我的恩惠。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

楚共王说:“那你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打算,希望让人民松口气,各自懊悔自己当初的怨恨而相互宽恕,双方释放被拘禁的人来建立友好关系。

“两国友好与下臣没有关系,又感激谁呢?”

楚共王说:“你回去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知罃说:“下臣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君王也对我没有什么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尽管这样,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想法。”

知罃说:“因为君王的威灵,我这个被囚禁的臣子,能够带着这身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且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免受惩罚,把我赐给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请求而按家法,把下臣在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如果得不到寡军的同意,而让下臣继承宗族的职位,按次序承担国家政事,率领部分军队治理边疆。

“假使碰到君王的左右,我不敢避让,竭尽全力,一直到战死,也不会有其他念头,以尽到做臣子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君王的。”

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够与它争斗的。”

于是对知罃倍加礼遇后,放他回去了。

在这篇文章里,楚共王与知罃的行事都遵循了道义。所以《左传》的作者是带着赞赏的语气来介绍的。

《古文观止》第十四篇,969字,累计11108字。

相关文章

  • 读《楚归晋知罃》知按道义行事

    《楚归晋知罃》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后被收录《古文观止》。《左传》是春秋时代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所著。 这篇文章,记...

  • 楚归晋知罃

    晋国人将楚国楚庄王的儿子谷臣以及襄老的尸体一并送回了楚国,以此为条件要求楚国放俘虏知罃回晋国。这个时候的荀首也就是...

  • 左传 ·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

  • 读《古文观止》之楚归晋知罃

    《楚归晋知罃》讲的内容是: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

  • 楚归晋知罃2019-11-25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

  • 做好自己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2

    做好自己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2 本周阅读《齐国佐不辱使命》和《楚归晋知罃》20200316 “不给别人添麻...

  •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晋国大夫知罃在晋楚两国交战中被俘,直到9年之后,楚国要用战争中俘获的楚庄王之子谷臣和襄老的尸体交换知罃。走之前,楚...

  • 读楚归晋知莹

    昨天晚上,翻开古文观止读完了楚归晋知莹这一篇。 晋楚交战,楚国公子谷尹与连尹襄老身死,而晋国知莹被楚所俘获。 晋国...

  • 楚归晋知䓨

    晋楚相争,楚胜而晋败。但战争一起,多是两者皆有伤,双方都俘获了对方不少人。后来,晋楚交好,互换人质。 当然,当...

  • 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22篇《楚归晋知罃》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楚归晋知罃》知按道义行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fj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