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别人很厉害,但是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呢?”这是在某网站上看到的一则短视频,一个女孩站在阳台上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自己的母亲“吐槽”中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其实很不喜欢身边的任何人都拿着“别人家的孩子”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无论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优秀。但是却一直无法反驳,因为我没有办法反驳,永远都拿着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去和这么多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对比,我又该如何反驳。
很幸运,让我看到了视频中这名勇敢的女孩。或许,她是被家长逼得只想发泄一下,但是她勇敢,至少比我勇敢,她代表了大多数的“中国式孩子”向大多数的“中国式父母”提出了质疑,也替大多数的“中国式孩子”用了一种勇敢的表达方式说了这么一句真心话“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一句“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一句“我知道别人很厉害,但是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呢”,短短三十三个字,真的该让我们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了,真的。
其实,很多家长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一旦遇见了,或者,看见了,或者,想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后,却总是会被现实打败,就像无形中了那一道紧箍,不由自主,无法自拔。或许只有旁观者,才能感受到在“中国式父母”教育下的“中国式孩子”的痛苦和心声......
1、名言套用——“得人心者赢天下”,被生搬硬套成“得成绩者赢天下”;
体现:经常听见的“中国式家长”的统一口径:只要考进某某大学,你长大后就不用去扫马路了。
2、偷龙转凤——和家长讲道理时他跟你讲尊重;
体现:这就是你对待父母的态度?这就是你们学校老师教你们的尊敬父母?
3、权威论——看似民主的沟通,最后总是千方百计的反驳或是直接否定;
体现:“爸爸和你沟通一下这件事情”的结局,基本上都会演变成“不行,必须按我说的做!”
4、隔壁老王说——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什么都比你好;
体现:“你的同桌数学比你好,张叔叔的女儿英语比你好,王阿姨的儿子科学成绩比你好,你还不抓紧时间去好好学习。”
5、全面发展论——不会舞蹈、不会钢琴、不会主持,你就没有优势;
体现:一周七天的晚上,至少报了三至五门的所谓的兴趣班培训课程;
6、起跑线学说——“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学走路的时候,如果你会跑了,那你就赢了;
体现:小学毕业的暑假完成了初一的英、语、数课程培训;
7、后来居上学说——你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所以你需要上各科的补习班才能追上去;
体现:满分一百分的课程,成绩只要低于九十分,全部都被报上了补习班;
所以,“中国式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了网络术语“蓝瘦,香菇”,少了正常的家庭沟通,多了无理的“坚持己见”,少了真心的朋友,多了一刻不停的“兴趣”,少了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中国式家长”的苦心下,丢了自己,丢了自己永远也无法再寻找回来的童年的回忆。
“中国式家长”们,你们中了几条呢?
“中国式家长”们,在你们的回忆中,你们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在你们的孩子身上是否存在,我也承认你们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但是这样的无私,是否会帮助你们的孩子找回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童年生活、少年生活呢?
静一下想一想吧,被孩子惯坏了的“中国式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