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传》
-
image这一期和大家聊的是一本讲李安的书,也是目前李安特别审定并唯一授权的传记。
《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传》
image除了李安导演的十四部电影作品,大部分人一定看过这样一则励志的故事:
一个30多岁的大老爷们,闲赋在家,买菜带孩子,六年里听了无数句“你不行”。初心不改,坚持剧本创作,奥斯卡的小金人,他家里现在放了三座。
image李安的成就确实能让他称得上华人之光了。
image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捧金球、两座威尼斯金狮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在中国,就算是放眼世界,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屈指可数了。
和别人不太一样,今天在这边并不是想写李安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点评有很多人写,而且喜好人人不同,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按电影上映时间顺序挨个去看,每一部都值得去看。
今天主要是写一点看过这部书之后,我对李安的新认识。
后面就按时间线,我们来简单聊聊李安导演。
image1954年10月23日台湾屏东潮州,一个出生就一脸发青,医生拍打屁股才哭出声的李安诞生了。
李安老家是江西德安,他父亲来台湾所搭乘的轮船叫“永安号”所以父亲给这位延续李家香火的大儿子起名:李安。
李安的童年,成天在父亲创办的“国民党军队教育中心”和退伍军人玩在一起。任贤齐的父亲就是李安当时最为要好的大哥哥。经常会有慰问乐队来这里表演,包含了歌舞,京剧,魔术,话剧等等。大概是受这样的熏陶,李安上小学就自编自演了许多话剧。
后来转到了一所不那么重视艺术教育,而只看重升学率的国立小学,同时李安又是一个外省人,被同学视为娇生惯养的异类,让李安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估计就是从那之后,他就变得不愿意读书了。
“青春期我行为上倒没什么叛逆,就是喜欢胡思乱想,读书不专心,驼背又害羞,到了高一下学期越来越明显”这是李安自己对高中状态的描述。
▎两次高考落榜
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第二年再战的时候,紧张到数学只考了个0.67分。
这下完,20来岁的小伙子心态全崩,家里人曾一度担心李安会自寻短见。
李安第三次高考,最终只考了一个艺术大专。
image到了艺专,李安才真正面对他的另一种人生。每天都在和戏剧话剧打交道,甚至还一路当男主角。算是彻底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
image▲高中时期的李安和父亲
其实李安的父亲从小就对他期望很高,有一颗强烈的望子成龙之心,希望李安能走比较正常的路,学而优则仕,或者去大学教书。
image一直到后来李安的《喜宴》拿下柏林金熊奖之后,父亲还希望他改行。甚至在李安执导完他的首部外语片《理性和感性》之后,他父亲还和他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到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所以父亲其实内心一直是不满的,也正是如此,他要求自己儿子不能只读一个艺术大专就结束,这也促成了李安赴美继续戏剧导演的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
image都说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在美国求学的这期间的李安,他并没和周围的华人留学生一样学理、工、医、农,又不敢面对自己的父亲,导致了他的自尊很低,但也是他最愉快且充实的日子,一拍片就很快乐,经常想很多新点子。把电影制作,导演,表演的基础功打的很扎实。
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拿到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大奖。一毕业就收了美国三大经济公司之一的签约邀请。
▎蜗居了六年
image毕业作品使得李安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让不少美国电影圈里的人对这位年轻人充满了好感。不过好感归好感,电影在他们眼里是一门生意。刚出社会没有作品,李安只能凭剧本说话。
自己埋头写剧本,跑好莱坞电影公司,如有兴趣就改剧本,三番五次,一两年就耗下去。
“一个计划不成,下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所以老不死心,人像是悬在半空中”
image▲李安与妻子
六年蜗居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的事情都是李安做的,他妻子则出去挣钱。
在1990年暑假,李安所有计划都破灭泡汤了。那时候李安的丈母娘忍不住地给他提议:“李安,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这段时期,李安的妻子给了他精神上很大的支持。让李安有时间和空间去发挥和创作。
image▲徐立功和李安
随后几个月,李安的《推手》和《喜宴》剧本在台湾拿了奖。颁奖第二天,当时台湾著名的监制人徐立功就找到李安,希望李安拍摄《推手》。
image▲《喜宴》和《推手》剧照
其实《推手》并不是李安当时想拍的第一部电影,相比而言他自己更喜欢《喜宴》。
但是拍完之后,在那一年的金马奖上它就获得了九项提名,最终将最佳男主角,女配角和评委特别奖收入囊中。《推手》拿奖之后,票房就开始大涨了。这一切让蜗居六年的李安感到震撼。
毕业后第一次拍电影就拿到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是老天爷赏饭吃。让李安更加确信“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
从此这位奔四的男人踏上了他的导演生涯,截止目前给我们带了十四部作品。
自己拿到了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捧金球、两座威尼斯金狮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image按《十年一觉 电影梦》中的叙述,顺着时间线简单罗列一下安叔的作品:
image1991年,李安用了24天就拍完的处女作《推手》上映,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评委会特别奖。
image1993年,时隔两年,《喜宴》拍完上映。
第二部电影,李安就拿下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同时也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称号和最佳影片。
image这也是李安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在自己电影里露脸,就说了一句台词。对着老外,解释中国人喜宴的直接露骨。
image1994年,《饮食男女》上映。一年一部的高产,能感受得出,那六年李安真的是憋坏了。
前三部作品也被大部分影迷称为父亲三部曲。
连李安也表示自己是无形中自然流露出父亲对他的影响。在电影《喜宴》台词中也能看得出来。
image这一段电影中高父对高伟同说的话,其实正是李安父亲当时和他说的,也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亲对孩子延续香火的期望。对李安来说,父亲是他压力、责任感、自尊、荣誉的来源。
“《推手》中的儿子,对传承不知所措;
《喜宴》的儿子是同性恋,冲淡传承意味;
《饮食男女》里根本没有儿子,都是女儿,传承已经走味了”
image1995年,《理智与情感》上映,这是李安第一次执导西方外语片。
拿下了柏林金熊,美国金球等多个大奖。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也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全球票房也到了两个亿美金。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李安自述是从亚洲跳级到了世界,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其实是可以把拍电影当成一种职业的,也获得了成就感,算是拍片生涯的第一个高潮。
image1997年,《冰风暴》,李安以一个局外人看1973年这个美国转折年代。
嬉皮带来性解放的力量跨出校园,扩散到一般的家庭里。人想往外跑,想要自由,又很需要家庭的温暖来疗伤。这是当时大部分美国人所遇到的矛盾尴尬。
虽然是一部讲年代浪潮的电影,但是李安落点在一个濒临破裂边缘的家庭,来折射性解放对普通家庭的冲击,既具体又深刻。不得不说安叔处理得非常妙。
这一点在他下一部《与魔鬼共骑》中也能感受得到。
image《与魔鬼共骑》是1999年作品,是李安第二部年代题材电影,这一次的时间落在了美国南北战争。
这段在美国历史上称为南北战争的内战,但是被李安解读成人心的内战,通过男主和黑奴两个外来者的遭遇,重点同样是放在了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的感情纠葛和性格转变上。虽然这部片子推出的时候,反响很一般也不卖座,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好好一看,和常规的历史战争片很不一样。
image每个中华男儿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李安也不例外。
2000年《卧虎藏龙》上映,竹林中李慕白与玉娇龙亦真亦假,亦实亦虚的剑斗戏,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李安自己形容是身心俱疲的,拍摄跑遍中国大江南北,后期制作还在香港美国中国三地奔走。吃抗压药,打类固醇,经常整夜的失眠,光宣传就花了一年之久。“为华语片争光”这个使命让安叔坚持撑了下去。
《卧虎藏龙》拿下了2001年奥斯卡多项提名和四个大奖,也让李安再一次捧得了金球奖杯。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奖项拿了几十个。是李安导演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中西融合的思想,也确立了李安作为华人导演在世界上的地位。
image在此之后《绿巨人浩克》《断背山》《制造伍德吃托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及备受争议的《色 戒》都是大家更为熟知的作品。
篇幅有限,我就不再挨个叙述介绍过去了。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去看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第一次采用3D技术,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则是3D/4K/120帧第一次第一次走上电影银幕,让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比利·林恩在战场上所经历的一切。
安叔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技术对他来说是为了服务更好的剧情体验。让每个观众沉浸在电影故事当中,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
image由作家张靓蓓编著的,但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你感觉是在和李安面对面聊天一般,阅读起来没有距离感,字里行间流露出非常真实亲切的感觉。
image对每部电影背后,李安的心路历程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image这本《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传》的书也值得每一个电影爱好者去仔细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