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西游记•女儿国》的两问

读《西游记•女儿国》的两问

作者: 眼睫毛眼睫毛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5:08 被阅读0次

    《西游记•女儿国》的两个问题
    (文本资料阅读,未掺杂影视内容)


    10fd9f3e89eecd2965eb138d5e4c2271.jpg

    一. 女儿国是否见过男人?
    (部分内容参考知友格瓦拉:女儿国的真相https://zhuanlan.zhihu.com/p/21808308
    证一:五十三回:婆婆道:“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不仅见过男人,而且熟谙风月之事,而且民风剽悍,假如不从,就害了性命。
    证二:五十三回:那婆婆谢了行者,将余剩之水装于瓦罐之中,埋在后边地下。对众老小道:“这罐水,够我的棺材本也。”
    落胎泉的作用好像今日的药品,如意真人占据地方,做的一手垄断生意。结合婆婆说的,如今这水已是物以稀为贵,更不难想象,在泉水未“管制”之前,是怎样的有着市场。
    证三:五十四回: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
    看着师徒四人受欢迎的程度就知道,这女儿国国民是熟见男子的,否则又怎会高呼人种来了?假设若是男子初入女儿国,就算不如虎见黔之驴(毕竟种族不同),也当是OP中亚马逊女战士见路飞的情景吧?而且这种满街高呼,人种来了,对于性,对于男子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将男子视作生育播种机(对传统将女性视作生育机器的逆反),主张性开放?
    证四:五十四回:三藏闻言下马,观看那衙门上有一匾,上书“迎阳驿”三字。长老道:“悟空,那村舍人家传言是实,果有迎阳之驿。”
    从馆驿的名称可以看出女儿国官方的态度,而且太师、女王一定是知道的,可女王为什么又向唐僧撒谎说,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
    证五:四十八回:陈老道:“河那边乃西梁女国。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死生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
    既有商人往来,难道全部都是女商人?
    从国人审美亦可见。虽说人都有爱美之心,可这美的标准就大相径庭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就一直在变化,有以丰满为美,以瘦为美,那么不同民族的审美大抵是不同的。可女儿国国民似乎认准了唐僧最“美”,这怕也是接受了大唐的主流审美观。设想若是第一次见男人,审美走个极端,或者物以类聚,喜欢柔和线条的男子,如唐僧,或者异性相吸,喜欢刚硬线条的男子,如沙僧(师徒四人进入女儿国之时,对自己的容貌做了掩饰,且总的来说,沙僧的形象不会有台大变化)。
    综上,女儿国国民应当是对男子极为熟知的,或许国中之人接触没有那么多,但的的确确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种群存在的。
    但是,女儿国却没有男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
    为什么没有?我有以下几个猜想:

    1. 女权社会
      关于女儿国的原型,张绪山教授有著作,由贴吧引用如下:
      http://tieba.baidu.com/p/4170392389?traceid=
      大概是一个女权社会的形态,女婴自留,男婴处理了(或者交还或者杀婴吧)
    2. 生理/自然 环境特殊性(此猜想未验证)
      总的来说,男女比例自然是接近1:1,但是某一个地方性别失调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甚至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疾病”。据说金属离子,阴道的酸碱值,温度,食物等都是性别的影响因素。
    3. 民族传统、国家政策
      国内允许男人借宿,但不允许男子长期居留。但文中女王欲招三藏为婿,明显是打破了这种传统。再进一步,或许女王正是认识到了女儿国的情况欲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状况,又或者女王无意识的举动昭示着母系社会向着父系社会的演变?
    4. 供给不足
      需求过高,供不应求,卖方市场跟不上买方市场,危及生命之后只能逃离。民风剽悍,也非长久乐土,跑得了跑了,跑不了又没用了的,只能做香囊了。
    5. 暗中圈养
      男子被视作奴隶,被圈禁一处。明面上没有,暗中仍有。

    二. 唐僧是否犯了妄语戒
    女儿国一难,唐僧的做法是将计就计,假亲脱网。而佛教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妄语,不撒谎,不说大话,也就是通常说的出家人不打诳语。那么个人认为唐僧在这里还是打了诳语。他作为知情者参与到了对女王欺骗的整个过程。他虽然基本保持沉默,全程交给悟空八戒角逐影帝,难道嘴上不说,手上做了就不叫犯戒?只是不知这戒律是否有“嫂溺叔援”的模式,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犯戒过这一关了。
    不过他也确实纠结地很。悟空提出计策时,贤徒高见;待与女王逢场作戏时,痛苦非常,止不住落下泪来。大概,唐长老还是动了心的吧。倾城之色+一国之富+面南称孤,这样的诱惑面前,凡人是该动心的。但是,唐长老最后还是坚定了往西天的决心。
    个人猜测原因如下:

    1. 责任感。他要取回佛经,传承大乘佛法,度化万民。
    2. 信仰。他相信五蕴皆空,定要成佛证道。
    3. 长生。眼前的富贵权势美色诱人,长生更是诱人。
    4. 顾虑。一旦留下,满天神佛策划的西游剧本成了笑话,唐太宗的各种隆重期许也成了笑话。
      还是决定要走,多么纠结!入城前对徒弟的告诫应在了自己身上,只能低头不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西游记•女儿国》的两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ja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