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高三那年,自己被那些节目中奖的活动被骗了。还是一个大年初一,有发来消息说活动一等奖,一万块。那时候幼稚,便匆匆忙的填好了个人信息,本来开始页面上也没有什么说要交钱的信息,可信息提交之后,就显示要在几个小时之内转账两千块,否则就会负法律责任。当时的我居然也信了,有那么两三个小时,硬是把父母叫醒,说要转账。当然是一顿数落,钱也没转,当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之后自己两天都没睡好觉,反复的在网上查资料,也明白自己确实是脑子发热,更担心真的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之后一直到高考结束,我再没听到别的消息。原以为事情就早已经结束,高考后母亲告诉我,确实有连续一个月的电话通知,或者是什么公司法律顾问,或者是法院传单,总之是有恐吓,有威逼,只是父母忧虑我高考在即,也便没告诉我。此事给我了特别大的影响,直到现在,再也不相信什么网络上的传言,更是对“天上没有掉馅饼”这句话深以为然。不要想着任何可以不劳而获的事情,无论是谁告诉你的。
因为在网络上受了这样的惊吓,有好一阵子对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表示怀疑,总觉得会有人拿着自己的身份去贷款,去消费。其实直到现在仍旧有这样的阴影,现在仍旧希望能有一种方式可以查一查自己的征信记录,免得出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差错。不过到了现在,过去这么久,总归对个人信息有了一些信任,对于在网络上用的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也有一定的接受程度。对如今的我来说,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支付宝,微信,京东这些网络银行,是很难离开的。
其实用网络支付这么久,也一直徘徊在初级阶段,只是用余额宝或者小金库这些简单的存款和支付,也就是作为一种网络银行,后来也慢慢解除了花呗和分期付款。不过功能也就限于此了,这也是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也存不了钱的缘故。可要说仅仅作为网络银行,其实是有些不全的。应该是近两年前,使用京东金融,接触了定期存款和在线黄金交易。当然也接触的不多,利息稍高一些,终究走的不远。
到了研究生的阶段,每月的劳务费还有一些,也因此在理财上走得更远。前一阵子黄金跌至谷底,有涨了起来,自己恰好错过了,也便退出了黄金交易,开始接触基金。炒股应该是不可能的,没有太多时间,不过基金这东西据说收益高一些,风险也并非离谱,因此近三个月时间,慢慢步入了基金的领域。
还是在京东金融,第一个月的时候,还算谨慎,都是一些货币型的基金,较之余额宝并非多优厚。到了第二个月,就把京东小金库,以及支付宝里的钱都集中起来,放到京东金融里面,买入了一些债券型,或者混合型的基金。也并不懂什么好与不好,大多都是根据页面上的推荐。一个月过后,还算可以,较之余额宝大概有一点五倍的增加。也可能正逢风口,也确实比较让人开心。接着,因为前一个月还算不俗的收益,便有些冲动,选了一些股票型,或者指数型的高风险的基金。原以为基金还能保底,可接触这些高风险的基金之后,才发现确实不能冒进。买入到如今也不过两周,第一天陡涨,还暗自算了一下按照这个势头很快就会翻倍,可接着一周多都一直在跌,让人看的心焦。不过庆幸投的不多,当然亏得也不多。
可这次算是一个教训。在起初接触基金的时候也暗自想过,不能冒进,不能冲动,要有一个规划,比如定期多少比例,债券型多少,股票型多少。但真正买入的时候,往往会一时冲动,仅仅着眼短期利益,甚至当下利益,就不管不顾的前行。但要知道,凭什么天上掉的馅饼恰好自己捡到,凭什么自己会有那么好的运气正好买到只涨不跌的基金。虽说客观,但始终主观情绪占据主导。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章程,无论如何执行到底的章程,而非随时而变,受情绪主导。因势利导是可以的,顺应潮流也是应该的,当我们却一叶障目,始终看不清事情原貌,因此就应该基于一些不可变的,实实在在的规矩,来做事,如此方能有退路,有根基。
买基金如此,这是一个教训。过一个月后应该会将高风险的投入全部撤出,然后安安稳稳的去把握小收益。不去贪,不去冒进,不去相信运气,更不去相信不劳而获,去走自己实实在在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