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终于把一篇3000字的读书稿完成了。这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这一次,我收获了两点,今日来做个总结。
一,只要你想做成一件事,总会找到办法。
这次,总共花费一个星期写了一篇读书稿。前三天,把书看完,后四天把稿写完。
之前,一直想写读书稿,可每天工作,带娃,家务,把我的时间挤压得所剩无几,很难做到一个星期写一篇稿子。
可我不甘心啊。我就想,每天写一点吧,总会写完。于是,我就每天写一点,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我想像每天写1000字,3天总可以写完吧。
实际上呢,写到第二天就没法写下去了。我原以为是书的问题,换了几本书,尝试了几次,还是不行。
我就想,很多人写书也是每天写一点。这个方法在我这里行不通,是不是有哪里操作不对?
我很想找个比我厉害的人来问问,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先找结症,我想,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
然后,我把家里所有的写作书找出来,逐一翻看。屯书的好处在此刻凸显出来。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找到结症。
原来,不管写什么,都需要列提纲。这就相当于你要建一栋房子,首先要画图纸。
而我,居然把这关键的一步忽略掉,跳过去,直接造起房子,你想,这可能吗?想想就好笑,对吧?
好在,我一直都想写作,想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我就不断的想办法,做总结,最后终于有一些收获。
二,一件事对你有难度时,不妨分阶段进行。
还记得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吗?
名不见经传的他,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采访他,问他靠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他说靠智慧。
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不是应该靠体力和耐力吗?
后来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微习惯》这本书中也提到,如果我们把目标制定得太大,太难,我们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如果我们把目标的难度降低,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完成的概率会大很多。
之前,我经常是想一天就把一篇完成,而实际上我根本没有一大块时间来写,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所以,这一次我把3000字的读书稿,先列好提纲,再每天花一小时完成一个,4天就写完了。
如果你也想创作,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三,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其他事,只要你想,就一定会找到办法。
如果一件事有难度,不要轻易放弃,尝试一下目标分解,会有很大收获。
写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