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循环”与血栓性静脉炎

“微循环”与血栓性静脉炎

作者: 曦海棠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08:54 被阅读0次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在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

    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浅静脉炎患者,惠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者,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

    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一厘来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血栓性静脉炎常在先有静脉内血栓形成后继发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其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的损伤(由外伤或静脉插管或输入刺激性液体所致)及静脉曲张引起的静脉内血液郁滞。

    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如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肿瘤压迫,静脉曲张和静脉瘤,妊娠时腹腔及盆腔内压力升高,下肢肌肉收缩无力等,都可以引起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

    原因是,缓慢的血流使轴流变宽,有利于血小板的靠边和凝集,增加了与内膜接触和黏集的机会。同时,黏集的血小板以及在局部已经存在的少量凝血活性物质,因血流缓慢而不能被稀释和清除,聚集于局部,达到凝血的必要浓度。再加上血流缓慢时,血管内皮细胞易受损伤,发生胶原暴露,也易形成血栓。另外,静脉曲张和静脉瘤形成后,局部血流状态发生改变,产生漩涡,使血小板自血流中析出、沉淀和黏集,也容易形成血栓。

    通过疏通微循环来改善血栓性静脉炎是在于清理血液杂质,清除血管壁上的附着物,消除炎症,改善血液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冰,(美)贝林,王纬,等,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循环”与血栓性静脉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ledktx.html